根據現有史料可略窺《黃庭經》年代之上下限:《外景經》之韻例似比《內景經》更古更早;《外景經》韻例可早到兩漢,晚不過三國;《內景經》韻例與東漢魏晉詩文用韻相合,而以魏晉尤為可能。立足於這種用老君黃庭經》,令日讀三過,通之,能思其意,如此,至武帝末故在焉。“又《歷世真仙體道通鑑》卷九《黃庭真人傳漢武帝漢武帝好神仙,故皆託之於武帝之世。如拂去其飄忽無據的仙氣。聯絡東漢以還黃老道的迅速傳播,以及東漢延好神仙,故皆託之於武帝之世。如拂去其飄忽無據的仙氣。聯絡東漢以還黃老道的迅速傳播,以及東漢延熹八年(公元165邊韶奉桓帝之命作《老子銘》已有“出入丹廬,上下黃庭“等語之史實。可見當時丹廬、黃庭、道教、老子早已緊密聯絡在一起。緣此而來體味“黃庭內修訣“、“《老君黃庭經》“之名稱,似乎不應該感到不可思議。降及漢末曹魏,張魯統治漢中數十年,大行五斗米道。張亡後,諸祭酒不能統一於一人領導,遂有人申飭戒令,此即今見《道藏》所收《正一法文天師教戒科經》中的《大道家教令》,該教令作於公元255年,令有“何以《想爾》《妙真》,三靈七言“、“《妙真》自我所作,《黃庭》三靈七言,皆訓喻本經,為《道德》之光華“諸語,此已足探知由“黃庭內修訣“到《黃庭經》的發展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