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龍曰:「六者宜藏,何道而使之能藏乎?」
岐伯曰:「廣成子有言,毋勞形、毋搖精、毋思慮營營,非不洩之謂乎?」
奢龍曰:「命之矣。」
陳士鐸《外經微言》曰:「腦、髓、骨、脈、膽與胞,非髒也。非髒而以髒名之,以其能藏也。能藏故以藏名之,人可失諸藏乎?」
摺疊編輯本段三關升降篇
巫咸問曰:「人身三關在何經乎?」
岐伯曰:「三關者河車之關也,上玉枕,中腎脊,下尾閭。」
巫咸曰:「三關何故關人生死乎?」
岐伯曰:「關人生死,故名曰關。」
巫咸曰:「請問生死之義。」
岐伯曰:「命門者水中火也,水火之中實藏先天之氣。脾胃之氣,後天之氣也。先天之氣不交於後天,則先天之氣不長;後天之氣不交於先天,則後天之氣不化。二氣必畫夜交,而後生生不息也。然而後天之氣,必得先天之氣,先交而後生;而先天氣,必由下而上升,降諸脾胃,以分散於各臟腑。三關者,先天之氣所行之徑道也。氣旺則升降無礙,氣衰則阻,阻則人病矣。」
巫咸曰:「氣衰安旺乎?」
岐伯曰:「助命門之火,益腎陰之水,則氣自旺矣。」
巫咸曰:「善。」
陳士鐸《外經微言》曰:「人有三關,故可生可死。然生死實在先天,不在後天也。篇中講後天者,返死而生,非愛生惡死也。人能長守先天,何惡先天之能死乎!」
摺疊編輯本段呼吸篇
雷公問於岐伯曰:「人氣之呼吸,應天地之呼吸乎?」
岐伯曰:「天地人同之。」
雷公曰:「心肺主呼,腎肝主吸,是呼乃心肺也,吸乃肝腎也。何有時撥出不心肺,而屬腎肝;吸入不屬腎肝,而屬心肺乎?」
岐伯曰:「一呼不再呼,一吸不再吸,故呼中有吸,吸中有呼也。」
雷公曰:「請悉言之。」
岐伯曰:「撥出者,陽氣之出也。吸入者,陰氣之入也。故呼應天,而吸應地。呼不再呼,呼中有吸也;吸不再吸,吸中有呼也。故呼應天而亦應地,吸應地而亦應天也。所以撥出心也肺也,從天而言之也;吸入腎也肝也,從地而言之也。撥出腎也肝也,從地言之也;吸入心也肺也,從天言之也,蓋獨陽不生,呼中有吸者,陽中有陰也;獨陰不長,吸中有呼者,陰中有陽也。天之氣不降,則地之氣不升;地之氣不升,則天之氣不降。天之氣下降者,即天之氣撥出也;地之氣上升者,即地之氣吸入也。故呼吸出心肺,陽氣也,而腎肝陰氣,輒隨陽氣而吸入;腎肝陰氣也,而心肺陽氣,輒隨陰而俱入矣。所以陰陽之氣,雖有呼吸而陰陽之根無間也;呼吸之間雖有出入,而陰陽之本無兩岐也。」
雷公曰:「善。」
陳士鐸《外經微言》曰:「呼中有吸,吸中有呼,是一是二,人可參天地也。」
摺疊編輯本段善養篇
雷公問於岐伯曰:「春三月謂之發陳,夏三月謂之蕃秀,秋三月謂之容平,冬三月謂之閉藏,天師詳載《四時調神大論》中。然謂調四時則病不生,不調四時則病必作。所謂四時者,調陰陽之時令乎?抑調人身陰陽之氣乎?願晰言之。」
岐伯曰:「明乎哉問也!調陰陽之氣在人不在時也。春三月調木氣也,調木氣者順肝氣也;夏三月調火氣也,調火氣者順心氣也;秋三月調金氣也,調金氣者順肺氣也;冬三月調水氣也,調水氣者順腎氣也。肝氣不順,逆春氣矣,少陽之病應之。心氣不順,逆夏氣矣,太陽之病應之。肺氣不順,逆秋氣矣,太陰之病應之。腎氣不順,逆冬氣矣,少陰之病應之。四時之氣可不調乎?調之實難,以陰陽之氣不易調也,故人多病耳。」
雷公曰:「人既病矣,何法療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