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北條氏對於降服秀吉是很抗拒的,由於幾十年來橫掃關東積累的傲氣,使得家內上下具由主戰派把持。
北條氏規作為稍有的主降派,在雙方差距這般大的條件下,被派來京都未嘗沒有被髮配出北條的可能。
不過諷刺的是,就是這樣一個投降派,在天正18年(1590年),小田原征伐開始時,北條氏規擔任最前線之一的伊豆萠山城的守備。
其以3640多個寡兵抗戰4萬豐臣軍(總大將是織田信雄)4個月以上,表現出了極強的戰鬥意志,最終在家康和黑田官兵衛的說服下開城。
其實在秀家負責這個事兒的時候已經是9月底了,北條氏規已經在京都帶了4個月了,雙方的談判依舊沒有絲毫的進展,雙方事實上已經放棄了談判,北條氏規作為棄子被留在了京都。
然而事件的轉機就來自於此次琉球請降事件,在北條氏規將當日的情形送回小田原城時候,北條氏政終於又派了一個老臣板部岡融成上洛。
聽到板布岡融成這個名字大家或許很迷惘,不知道這個人是誰,但是看這個姓氏似乎很熟悉,其實他是一名真言宗僧人,他出家的發號是江雪齋。
這麼聯絡起來是不是感覺特別熟悉了?沒錯就是戰國與西國毛利家的安國寺惠瓊擁有同樣名氣的,戰國辯論家,謀略家板布岡江雪齋。
他本是田中泰行的兒子,而且是獨生子,但是被北條氏政命令繼承繼承了板部岡康雄的家名。
此人可是北條氏重臣石卷家貞的兒子,被北條氏康要求入繼板布岡氏,結果這個板部岡康雄也生不出兒子,只能將當時僅僅是伊豆地頭武士,卻被北條氏康看重的田中融成入繼板布岡氏。
很多人很疑惑,為什麼北條氏對板布岡這個姓氏這麼重視,然而這個姓氏在歷史上最出名的人物好像就是江雪齋本人。
實際上板布岡是真·北條氏庶流之後,最關鍵就是經過幾代的傳播,到北條氏康時期已經沒了知行。
北條氏康命令石卷康雄入繼板布岡氏是為了延續真北條氏的血脈,從而映證自己北條氏的身份。
如果板布岡康雄能剩下一兒半女,北條氏康是打算讓北條氏子孫與其結合的,以此來向世人宣佈自己北條氏乃真北條氏之後的身份。
像這樣已經失去土地、知行,空有家名的家族,正是北條氏康以上操作最合適的物件了。
可惜板布岡康雄本人也生不出兒子女兒,只能讓板布岡江雪齋入繼板布岡氏,但是北條家的血脈淨化計劃還沒開始,秀吉的小田原之戰就已經到來。
板布岡江雪齋作為北條氏最重要的外交僧,在武田信玄去世之後,由武田信廉擔任影舞者之時,正是由其出使武田家,刺探武田家的虛實。
之後北條氏和武田氏的同盟決裂,北條氏與氣勢高漲的織田信長結成同盟,也是他作為使者前往岐阜與織田信長談判。
天正10年(1582年),織田信長因本能寺之變去世後,德川家康和北條氏直圍繞信濃國對立時,又是他為了和睦交涉而奔走,將家康的女兒督姬迎到氏直的正室,使得兩家總結了和睦。
如果說北條氏政將北條氏規派來京都像是發配的話,其將板布岡江雪齋派來才算是真正的想要和秀吉談判了。
也正是在這種情況下,秀家作為豐臣家的代表正式接見了板布岡江雪齋和北條氏規等人。
但是說實話,豐臣一方對於北條氏原本的條件是非常不感冒的,沒有將他們趕回去完全是因為顧及關白的面子。
因此,在雙方會面之後,秀家這邊作為主人愣是沒有先一步開口說話。
而對於北條一方來說,他們想要儘可能的抬高自己的價碼,而在這種場面中,誰開口誰吃虧,雙方就此陷入一種詭異的沉默。
秀家最初是打算晾一下北條家的使者,搓一下他們的銳氣,因此並沒有坐在主座之上,而是像隨從一樣坐在一旁,為殿內雙方大人煮起了茶水。
茶水已經上案,秀家見雙方都不說話,自己索性也不著急,自顧自的在殿內泡起了茶水,注意:秀家這裡用的是泡而非煮茶,這一點與日本本國的喝茶方式是完全不一樣的。
就這樣陷入詭異的寧靜一個上午之後,還是由豐臣這邊的中村一氏先一步提議暫且休會,待明日再舉行會議。
第二日,秀家一如既往的像侍從一樣為雙方點茶,卻在送到板布岡江雪齋時候出了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