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這個物種當真是神奇,它起源於印加山脈,16世紀初由西班牙殖民者帶去了歐洲。
但是因為當時歐洲興奮切支丹的緣故,認為和太陽一樣顏色的小麥是高貴的,而果實長在黑暗的土地中向石頭一樣不規則的土豆是邪惡的,是魔鬼的蘋果因此並不被人待見。
但是因為土豆的長在地上的花朵確實挺好看的,再加上有蓬鬆的綠葉作為襯托,可以種植在院落中進行觀賞,這才被歐洲貴族廣泛種植。
這一點與同樣從美洲被帶回的番薯與玉米的待遇有天壤之別。
玉米因為果粒金黃如太陽因此最早被歐洲殖民者接受,至公元1511年,在中國的《潁州志》中已有關於玉蜀黍的記載,此時距離哥倫布將其從美洲帶回才過了19年。
玉米因為它具有極強的適種性,能在高山高寒地區種植的特性,非常事宜中國南方的各個偏遠鄉村,因此至1543年,它已經在中國南方各地被普遍種植。
當時的全球正處於三百年小冰河期之中,傳統糧食大幅減產,玉米這種最初並不為殖民者看好的物種傳入歐洲之後,很快解決了糧食危機問題。
大約稍晚事後,土豆和番薯接連傳入中國,與歐洲人厭惡土豆不同的是,土豆剛一傳入中國就稱為宮廷御宴,而甘薯的傳入顯得有些默默無聞。
很多營銷號照抄某度百科認為番薯是歐洲殖民者禁止出口的作物,陳振龍和陳益費勁千辛萬苦冒著殺頭的風險從菲律賓和越南偷運進來,這才養活了中國龐大的人口,把他們奉為當時的糧神。
但是實際上歐洲禁止出口番薯的記載,最早出現在描述陳振龍運輸番薯回國的,《金薯傳習錄》中,其於1593年5月編成。
其後周亮工《閩小記》、黃叔`《臺海使槎錄》〈赤嵌筆談〉、余文儀《續修臺灣府志》卷十七都參照此故事錄入,這才被廣泛傳播。
但是無論是越南、菲律賓還是歐洲殖民者本身的記錄中,根本沒有以上記錄。
再退一步說,當時菲律賓是殖民地,越南可不是,如果歐洲真的禁運番薯,番薯又是如何傳入越南被陳益帶回廣東的呢?
由此可以推測,陳振龍和陳益的故事不一定是假的,但是可能是出於傳記傳奇度的考慮由文人進行了藝術美化的加工。
事實上1563年的《大理府志》之中就有列舉“薯蕷”之屬五:“山藥、山薯、紫蕷、白蕷、紅蕷的記載,
其中就有紫薯、白薯和紅薯。
11年後,李元陽在他主撰的1574年版的《雲南通志》裡更紀錄全省9府和州已經有別於“山藥、山薯”的各種顏色的“蕷”的種植。
後世之所以將番薯引入中國的功績掛在陳益和陳振龍兩人身上,一來有《大理府志》和《雲南通志》為地方性刊物,傳播性不廣;
二來是因為作為府志和省志,主要負責記錄大事,番薯傳入以及其形制描述都是粗略一筆帶過,不似《金薯傳習錄》中描繪的這面詳實,又沒有人家會進行傳記美化故事,因此傳播度不高。
事實上這樣的故事放到顯然依然還在發生,同樣是描繪掃除廣東博社村製毒故事的紀錄片無人問津,進行醫術美化之後的《破冰行動》卻廣為人知。
我們從歐洲的記錄中可以看出,歐洲人最初對玉米的重視程度因為《聖經》的緣故,與番薯和土豆是不同的。
番薯和土豆因為果實長在低下並不被人所重視,更是厭棄的存在,土豆最起碼開的花還算好看,你番薯有什麼優勢,好讓歐洲人禁運?
事實上根據歷史記錄,真正解救歐洲糧食危機,最終使得歐洲糧食增產的正是土豆。
以愛爾蘭為例,土豆的傳入使得愛爾蘭的人口從87萬飆升至工業革命前的600萬人,要知道愛爾蘭最初可是一片連英王都嫌棄的淒涼之地啊!
從營養學角度來說,番薯少糖而多澱粉,人是不能將澱粉消化為碳水化合物的,因此番薯雖然能給人以飽腹感,但是並不能為人活動、勞作提供足夠的熱量。
土豆雖然有與番薯一樣的問題,但是土豆在其他營養方面比番薯強好多,包括鈣、磷、鐵、鉀、碘、胡蘿蔔素、硫胺素、蛋白質等營養物質。
吃土豆雖然碳水依舊不足,可以對於當時物質緊缺時代的人們而言,他們很難從其他食物攝取到這些必不可少的營養,而土豆一種植物就完美的解決了他們的問題。
或許土豆確實缺乏維生素a,但是歐洲人普遍喝奶,而牛奶中富含維生素a與土豆進行了完美的營養互補。
這也是為什麼土豆在接下來的數百年中,被世界各地如此推崇的原因。
你現在去翻找中外文獻,歐洲對於番薯的記錄寥寥數筆,從來都沒有重視起來,反而番薯的記錄在中國比比皆是。
我們不否認番薯在大災之年確實有使人活命的“恩德”,但是從植物學和營養學角度上來說,番薯的種植的價效比是遠遠不如土豆和玉米的。
事實上秀家在蝦夷開拓受阻的時候,就想過從大名和呂宋引進美洲的玉米和土豆,從來都沒有想過要引進番薯,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番薯並不耐寒。
而土豆就具有其不具有的適應性優勢,土豆除了鹽鹼地外的所有型別土壤中生存,包括沙地。
能從容應對低至5c高至30c的日均溫度,而且對水量的需求也很少,完美契合了像蝦夷和西伯利亞等地區的種植環境。
想要在北海道這樣的環境種植下來,只能平地種一年兩季的土豆,在山上種植一年一季的玉米是最近畿實惠的。
而秀家堅持要開拓琉球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想要透過琉球這個跳板,去大明雲南、廣西尋找玉米和土豆。
只是秀家沒有想到,土豆來的如此容易,居然已經透過某種方式被引入琉球王室,作為觀賞植物被種植了下來。
接下來幾日,秀家都在細心的栽培著土豆,畢竟龜井茲矩從琉球帶回來的土豆草本極少,只有兩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