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早川隆景是秀吉欽命的副總大將,又是西國聞名的智將,秀次渡海之前秀吉多番叮囑要讓多聽小早川隆景的意見。
因此當小早川隆景站隊黑田長政之後,豐臣秀次心中的天平又一次出現了傾斜。
剛剛那番小西行長的表現,讓小早川隆景看出了端倪,他逼迫小西行長如實交代明軍的戰鬥力情況。
小西行長沒有辦法,他雖然剛剛嘴硬,但是是真的不想一個人頂在上面,畢竟明軍的戰鬥力他是影響很深刻的。
剛剛要不是小早川隆景及時出手相助,自己恐怕就要把自己坑死了。眼下小早川隆景詢問自己,他自然是如倒豆子一般都抖落了出來,平壤之戰的真實情況也為日軍大名所知。
聽完了小西行長的描述,眾人終於定了基調,決定放棄平安道及黃海道,全軍在京畿道應戰。
只是在防線建立之前,依舊需要小西行長和黑田長政駐守兩道,當然時間也不長,大概半年左右哦就可以撤兵。
】
只是他們不知道的是,大明根本沒有給他們半年的時間準備,不久之後就會有大量明軍入朝。
漢陽軍議的結果雖然已經由在朝鮮諸大名議定,不過真正拿主意的還得是秀吉。眾人將聯名請求暫緩入明的書信派使者快馬送至名護屋城,未承想居然直接就得到了秀吉的首肯。
其實開戰至今剛剛半年,日本國內也已然暗流湧動起來。
島津義弘走後,島津家重臣梅北國兼拒絕出征朝鮮,裝病騙過島津義弘拖了好幾個月,實在裝不下去了才帶著麾下300人勉強上路。
途徑肥後左敷城時候,他實在是不想走了,隨即悍然佔據左敷城,在肥後發動叛亂。他向九州個大名發去書信,扇動大家出兵包圍名護屋城圍捕秀吉。
大名們倒是沒有什麼反應,反倒是九州的農民被被扇動了起來,一時之間一揆眾便糾集了數千之眾,是為梅北一揆。
農民的想法很簡單,前線在朝鮮打仗抽走了大量的勞動力,自己這邊賦稅不僅沒有減少,還因為要應支前線既要完成額外的耕種任務,還要給前線運送軍糧,實在是太苦了。
為了防止出現罷耕的情況,豐臣秀吉接連下達了數道嚴懲罷耕者的命令,進一步激發了百姓的不滿。
可是大量人丁被抽走後的田地,在沒有機械化裝置補充的當時,並不是一紙喻令可以填不上耕種的缺口的。僅僅是豐後一國,因罷耕而淪為荒地的土地便有四成。
於此相對應的是依舊沒有減輕的賦稅。大名們甚至將罷耕的賦稅也算在了有耕者的頭上,進一步激化了矛盾。
歷史上梅北一揆被島津家自行平定,眼下島津主力在朝鮮,豐臣秀吉只能下令由羽柴秀俊為總大將,帶領2萬近畿、東海道兵平定梅北一揆。
梅北一揆雖然很快就被鎮壓了下來,但是日本各地暗藏的暗流湧動在朝鮮之戰的巨大消耗下被不斷的揭露出來。
剛剛轉封磐城的左竹義宣和轉封出羽的尹達政宗,就因為馬上要面對秀吉繁重的兵役,引起了領內舊族的不滿,兩人差點沒能活著走出東北。
這些家族本來都是小野寺家、戶澤、巖城、相馬家舊臣。
最後在秀家的斡旋下,親自派家老頴娃久虎前去調略,最終以願意跟隨舊主前往新領的可以得到妥善安排為條件平息了暴亂。
而對於拒絕轉封的豪族被要求服從新領主的命令,想要掀起叛亂的會被豐春家堅決剿滅為條件按了下來。
別忘了在當初東北仕置的時候,秀家索要各家兵丁組建了一隻6500的奧羽鎮守軍,即便豐春家不出兵,也能對兩家領內的一揆有效鎮壓。
秀家是出於安定東北的目的出手幫助了兩人,卻讓兩人欠下了秀家好大一個人情。
梅北之亂給秀吉敲響了警鐘,讓他深刻認識到日本已經出現了不穩的跡象,自己在尚且可以憑藉自己的威望鎮守,若是前往朝鮮恐怕會再起騷亂。
權衡再三之後,秀吉打消了親自出陣朝鮮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