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坪也就是990平方米,也就是1.5畝地,20反也就是30畝地,相當於2.5個標準足球場的大小。
關東的百姓沒有一個百姓有過這麼大的土地,他們此刻並不清楚蝦夷冬季長引起種植期限短,因此同一個人想要養活賜予的土地面積多。
而隨著土豆的大規模繁育,糧食不足的問題也可以得到解決,畝產大幅提高之後就不會再賜予這麼多的土地了。
不過當下土豆的繁育工作還很緩慢,依舊在育種階段,蝦夷依舊是以冬小麥作為主要糧食,這就需要大量的土地才能養活一大家子人。
至於這麼大的土地怎麼種植的問題他們無需擔心,蝦夷最不缺的就是畜力,有的是牛馬去耕種田地,蝦夷總督府還會主動提供農具,提前準備好木屋和過冬的衣物。
除此之外,第一年的所有事物都由總督府提供,保證他們能順利渡過第一年嚴酷的冬季。
對於遷徙蝦夷的和人民眾,享受蝦夷總督府的特別政策,編入軍役賬之後可以享受總督府提供的甲胃和兵器,接受由總督府在農閒時候組織的訓練。
而只要累計斬首5級或一戰斬首2級就賜予武士的身份,他們所獲得的裝備也會得到很好的提升,而且這套甲胃將會是總督府直接送給他們的。
如果說這一切都是在關東看不到的承諾的話,秀家直接開出遷移蝦夷就給出5貫1人補助的條件,無疑是最吸引人的了。
要知道日本本島,一戶普通民眾一年的地頭收成能有2貫就已經燒高香了,平時左左短工,去碼頭扛扛包裹,或者去戰場上掃一點戰利品一年勉強能有5貫。
而秀家此次直接開出1人5貫的補償條件,一戶人家一起去額外再給5貫,依照普遍5~7人一戶的標準,一戶人家可以領導30~40貫錢,這是一筆很多民眾一輩子都看不到財富。
當然這筆錢秀家要求不能帶到蝦夷去,只能在關東本地消費準備帶去蝦夷的物資使用。
其實這是秀家對他們的保護,畢竟蝦夷那邊的物資成本可比關東貴多了,那裡本來就有日本三大金礦的鴻之舞金礦,其他中小金山如:膽振國內惠庭嶽南麓支笏湖西側的千歲進山,上川國內的天童金山都有著不小的產量。
再加上蝦夷地區物資的短缺,實際上那邊的貨幣貶值是非常厲害的,同樣40貫文在蝦夷可能只能買到關東1/3的物資。
其實這也是秀家有意而為之的,畢竟秀家不是慈善家,蝦夷是秀家後院自留地。
秀家透過控制蝦夷的貨幣價值,從本島運輸物資去蝦夷賣給當地民眾,不論是鐵定、綢緞、布匹還是瓷碗,又或者是鹽和茶葉,都是秀家從蝦夷本地攫取財富的一種方式。
只有蝦夷那邊貨幣貶值了,秀家手中壟斷的貨物才能賣出更高的價格,從蝦夷攫取更多的利益。
頴娃久虎一直以來都是作為秀家的軍師定位的,此前一直吉備負責轉封收尾的工作。
這次轉封結束,頴娃久虎也可以回到自己在關東新的領地,對自己的領地作出安排了。
然而秀家並不準備讓他這麼休息,既然是軍師那就要做到軍師的作用。
因此秀家並不準備讓他休息,等到他在關東安頓好領內事務,順便幫自己將命令傳達給長船貞親之後,便讓其帶著自己的部分家臣前往朝鮮補陣。
正巧壬辰倭亂的前半年基本不會有什麼危險,秀家可以讓頴娃久虎休息一下,等到半年之後再去朝鮮,作為花房正幸的副將參陣。
花房正幸有經驗歸有經驗嗎,不過過去都是在日本作戰,萬一對上明軍或者朝鮮關北鎮軍,依靠日軍能力走正道是贏不了的,這個時候需要頴娃久虎出奇謀致勝了。
退一萬步講,就算不能出奇制勝,能有一個人出主意,不至於自己的下屬死傷太多,秀家就已經很開心了。
日本軍師的責任不僅有出謀劃策,後勤的總管,軍陣的編制,戰後的首級檢等等工作都是由軍師負責的。
頴娃久虎一直是秀家看好的將領,將他派往朝鮮,本身也是讓他攫取軍功的目的,為將來或許可以獨當一面為將鋪路。
依照歷史上的關原之戰推測,秀家的長子是有機會出陣的,但是年紀還是太小,需要一個靠譜的副將作為陣代,而除了藤堂高虎之外,頴娃久虎就是秀家最好的選擇。
秀家向兩人佈置完任務不久,兩人就像秀家告辭離開。
如今天下大部分的大名都前往九州,秀吉又將大事總攬,小事則有留守京都的蒲生氏鄉負責,即便秀家想要插手,都被蒲生氏鄉用各種理由擋了回去。
一開始秀家還感到煩躁和不適應,畢竟過去在自己領內掌控一切慣了,不過後來秀家發現做鹹魚還是很舒服的,沒事找秀長吹吹牛下下棋,又或者跑到澱川釣釣魚享受一下養老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