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也因為古河城背後因此的政治韻味,秀家不好直接將他封賞給自己的家臣,因此最後得封古河的是此次古河足利氏僅有的家老野田朝弘。
野田弘朝就是此前帶著足利氏姬來找秀家的古河足利家家老,原本的知行只有1370石,因為待足利氏姬有功,也因為他是唯一合適的人選,被秀家加封了6000石並任命為古河城代。
“今日未列席秋上久家受封下總相馬郡1.75萬石,幾分3500石,為松崎城主。”
“太田資正受封猿島郡3200石,葛飾郡6000萬石,琦玉國琦玉郡1萬石,受封關宿城主,琦玉國內不得設定藩陣。”
至此秀家關於常陸、上總、下總三國的封賞正式結束,常陸捏了5萬石,今後是要封給自己兒子的知行。
在上總捏了8.75萬石,其中5萬石打算給一個兒子,剩下的3.75萬石為自己直轄,會被封給有功的將士。
下總還領內的是香取郡全領6.1萬石,這裡的5萬石秀家一樣打算封給一個兒子。
除此之外下總、相馬、葛飾,猿島,千葉還有些零散的土地加起來有4萬石左右,都將會被秀家化為藏入。
對於太田資正秀家是有些愧疚的,本來答應會讓他返回武藏,甚至最初打算將江戶城給他,畢竟現在江戶那個地方屬於豐島郡與荏原交界處,正是一片鹽鹼灘塗,沒有太多的經濟價值。
什麼?你說這裡可以發展商貿?相模鎌倉一直到橫浜一線、下總千葉、上總市原是假的嗎?為什麼要頂著江戶不放?僅僅是因為這裡是後來德川幕府的本城,現在日本的都城嗎?
我承認江戶城確實有不錯的地理位置,但是在隅田川、荒川沒有改道修繕的當下,這塊地區就是一片沒有什麼經濟價值的鹽鹼地。
縱使有水網流經,大部分地區依舊是旱田,畢竟鹽鹼地不是澆水就能改善的。
江戶城之所以被德川家康選為本城,很大的原因就是這裡是江戶灣的中心,適合發展商貿。
同時因為大量的鹽鹼地,在這裡修城不會侵佔良田面積。既然不會影響良田,不會有損德川家的動員實力,甚至德川家可以依靠商貿增進實力,又有什麼理由不選擇在這裡築城呢?
但是江戶城一直存在一個弊端,因為上游水流不足引起海水倒灌的原因,這裡的飲用水一直是一個問題,這種地方就算是挖井舀上來的也是鹹水。
城池的目的是迎來守備的,如果不解決引水的問題,這就不是一個合格的城。
在這裡築城的德川家康很快就發現了這個問題,為了解決引水問題不得不對上游水道進行改造,但是直到德川家定時期才使得荒川改道,更是氾濫了一大片地區,形成了現如今侵佔隅田川河道的荒川。
這麼大的工程是集合了天下大名之力才完成的,與此同時德川家康了開始填海工程,利用石塊拓展土地的邊界,再在上面覆蓋土地,以此來不斷向外拓展海水倒灌的位置。
也是自荒川改道及幾十年的填海造陸,江戶城的飲水問題才基本解決,不過這個水質依舊不敢恭維。
大貴族和將軍自然有辦法解決這個問題,他們在八王子附近保留了一片自然保護區,並每日從玉川用車拉水進入江戶供給他們飲用。
秀家不是不想直接在江戶築城,而是以秀家現在的實力,實在沒有必要在這裡投入太大的經歷,修改江戶附近的獨立環境的代價太大了。
真的要做也應該放到天下一統之後集合天下之力去完成。
而且江戶城本身是太田道灌做築之城,將他交給太田家的繼承人倒也是一個不不錯的選擇。
可是後來秀吉出現了,秀家思來想去還是決定將這裡交給八郎來繼承,畢竟現在這裡雖然暫時不適合作為本城,將來還是有發展潛力的。
河道變道工程秀家搞不動,提前填海造陸還是可以的。
若是真的能向外延伸部分土地,使得江戶城不再受海水倒灌影響這麼明顯,將來以這裡作為經濟中心確實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琦玉與武藏分國,秀家請示秀吉將兩塊領國重新進行了劃分。
基本上以入間郡邊境線東延伸,將足立、琦玉、葛飾三個長條南北向的郡一分為6分,秀家對領地進行了重新整理,北部分為越谷郡和琦玉郡,南部為足立郡和松戶郡。
之所以沒有繼續使用葛飾郡名字的原因是,下總也有一個同名的郡,兩個郡挨著怕引起歧義。
武藏南部的荏原(1.91、豐島(1.44、新足利郡一部4萬石,以及下總葛飾郡南部1.45萬石,松戶郡1.2萬石將會封給八郎,知行合計10萬石。
隨著封賞進入武藏、琦玉兩國,秀家的封賞也正式進入高潮部分。
“長船美作守貞親,在此戰中擔任軍團長攻克廄橋,擊破金山、館林,掃蕩下野、下總兩國,功勞甚篤。
著受封武藏多摩郡4萬石及相模國高座郡北5000石,加封1.2萬石,為八王子城城主,准許在領內修築4座藩陣公佈領內。”
“斑鳩平次受封武藏久良岐郡全領1萬石,准許在領內修築一座藩陣。”
“原田貞左巖屋城轉封久米郡北巖倉城1.32萬石轉封武藏橘數郡1.5萬石,領小機城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