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備前宰相> 第八十三章 羽奧仕置大會(下)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八十三章 羽奧仕置大會(下) (2 / 2)

以我們後來人的視角去看《一藩一國一城法》和《家臣集往令》都是加強大名集權的法條,有助於加強大名們對領內的把握。

但是這個時候很多大名的思想還有轉變過來,在他們看來各個支城本身就是本城的防禦體系之一,秀吉要求廢城實質上是在讓他們自廢城防。

北條家消滅尚在眼前,在這個時候作出自廢武功的事兒,很難保證秀吉會和對羽奧、關東大名殺一個回馬槍。

特別是本就對秀吉處置不是很滿意的尹達政宗,在聽到秀家要求廢城的命令後,神色已經從嚴肅轉變為陰鬱了。

“我思來想去,對於羽奧地區的諸位大名領不是很瞭解,因此想著這條法令暫時壓一壓,諸位回去之後先將剛剛答應的軍役兵卒送到巖代來整訓,之後再將刀狩和廢城一同展開。

關於刀狩令的佈政,我不需要多言,諸位根據法令施行,收繳領內民眾的武器,包括但不限於、刀、槍、弓、箭,具足、大鎧等,這事兒由石田治部和大谷刑部負責監督。”

秀家說道這裡指了指坐在下面的石田三成和大谷吉繼,秀家已經和他們商量好了,檢地的事兒先押後,待收繳玩領內的武具之後再行檢地,這樣面對的風險會小很多。

在得到兩人的確認後,秀家才繼續說道:“收繳上來的具足、大鎧7成交由各大名自行保管,3成上繳本家。收繳的刀、槍、箭半數全數上繳,待熔鍊成農具,以備農業開墾所用。弓全部由各大名自行處置。”

不要看秀家要求上繳民間刀槍的一半,看起來似乎數量很多,但是要知道真正被刀狩的是底層的農民和工匠,這些人的裝備大部分都很破爛。

在兵農合一的年代,農兵需要自備兵器去為大名打仗,但是僅僅是一把最次的武士刀就需要5貫文,這很明顯超過了農民家一年的收入。

對於農兵來說,武備最常見的獲取方式有三條,其一就是祖上傳下來的老寶貝;其二就是究竟山上砍伐的竹槍或者木槍,稍稍賦予的會給他包上鐵槍頭;至於其三嘛當然是從戰場上打了勝仗之後繳獲的啊。

應仁之亂一來,日本已經亂了百餘年了,民間的武備早就已經氾濫了,戰爭打到後期部分幸運的農兵家庭的裝本甚至比地侍和武士還要好。

但是大部分的農兵的武器實質上還是粗製濫造的大雜燴,甚至戰場上的真正殺死人的不是武器本身,而是武器上帶的汙染。

對於這些數量龐大的武器,部分精品肯定是被當地大名就地收繳如武庫的,至於剩下的充數貨留著也沒有意義,索性就地熔鍊城農具再分發下去。

至於怎麼監督這些農具的熔鍊工作,也就只能麻煩秀家,在巖代建立高爐熔鍊鍛造了。

這樣做的好處就是集中管理集中銷燬,不使大名私藏武備,同時還能拉動巖代地區的工業和商貿發展。

在日本,鐵一直是一種稀缺的重要物資,這就導致即便是到了江戶時期,日本的農民還在大量使用木質農具從事從業生產,農業生產效率大打折扣。

現如今有了這麼多廢鐵,用來打造農具說不能還能進行一波產業升級。

至於具足和大鎧,農兵的獲取方式只有可能是從戰場上剝下來的,但是像他們這麼低階的農兵,就算獲得了所謂的具足和大鎧,也是被上級武士“買走”的下場。

對於他們來說,身上能有一件腹卷、胴丸就已經是一件非常幸運的事兒了。

無論在任何時候,鎧甲都是絕對的戰略物資,也就只有像現在的戰國亂世,才會在底層如此氾濫。

沒有一個王朝在平和之後沒有收繳民間鎧甲的動作,甚至很多時候私自制甲都是眼中的犯罪。

其實不論是胴丸、腹卷、大鎧還是具足,他們的製作方式大同小異,都是用威繩串聯其各個甲片,本質上的扎甲的不同編址方式罷了。

當然這說的是武士鎧甲不論怎麼進化,他的材質本身是有保障的。

但是隨著戰國戰爭規模的不斷擴大,鎧甲的需求越來越大,而鎧甲保養是一件非常繁瑣的事兒。

為了滿足上級領主要求,也為了自己的小命要緊,用皮製包裹的竹甲和木甲就逐漸步入戰場之中。

後世我們常見的竹甲和木甲,多用於劍道保護用具之中,事實上這本就是日本的一種禮儀用鎧甲。

因為他本身的材質問題,有重量輕、易製作、易修復的特點,就好似竹槍一樣,逐漸在下級武士及農兵中普及,如今在民間依舊有著不小的保有量。

特別是重量輕這一點,對於營養不良的日本農兵來說,可以說是非常適合的了。

你還別說,這些竹製、木質的鎧甲,在面對丸木弓射出的箭失和刀槍的噼砍的時候確實有一定的防禦效果,可以說是非常的物美價廉了。

日本戰爭的主戰場一直是近畿附近,關東羽奧地區的戰爭烈度和習慣似乎落後近畿30年以上。

這種竹木鎧甲在西國早就因為鐵炮的大規模普及被淘汰了,畢竟誰都不想花錢穿一件屁用都沒有的防護衣,逃跑的時候甚至還可能拖累自己的速度。

但是關東羽奧地區可不一樣啊,這東西還大面積普及呢,就秀家這兩天所見的左竹、最上等大名的軍勢中,依舊有士兵穿這樣的鎧甲。

當然秀家也考慮到因為羽奧地區裝備落後的原因,大名家需要一定的軍備儲備需求。

在軍備自備的情況下,大名並不需要為農兵們的軍備負責,但是刀狩令後,一旦遇到戰事他們需要為普通士兵準備具足和兵器。

一下子收繳這麼多具足,很難有足夠的鐵質新具足進行替換,羽奧大名有保留的需求,這也是秀家循序他們保留7成的原因。

至於秀家手上的3成部分是一點用都沒有,對於這種鎧甲秀家也沒有是一點興趣,他不像刀具可以重鍛成農具發下去。

整個鎧甲上面也就內外包的皮革有點用處,可以在重複利用在之後新鍛造的鐵質具足上,至於裡面的竹片、木片,不過是被拆了燒掉罷了。

那個收繳的3成的操作,完全是為了樹立豐臣家的權威走的流程罷了。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