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此次回去動員,諸位最重要的事就是和自己麾下的領民說好,儘可能的帶那些希望留在關東之人出陣。
諸位此次回到領內,也儘可能的做好相應的安排,吉備這塊領地,我們可能要過很久才能回來了。”
秀家這邊說的非常的傷感,頗有一種生離死別之感。
說實在的,如果不是秀吉逼著自己轉封關東,秀家根本就不想走,吉備的地理位置多麼優秀,還是自己開發多年之地。
1587年的九州之戰後的那次轉封,就是自己為接下來10年作出的最後一次變動,只可惜變化總是來的這麼始料不及。
“長船美作守貞親。”秀家看向長船貞親,直接以正式的官名對他進行稱呼
“過往出陣時,因我年幼或軍勢過盛,需要對軍勢進行拆分時候,多是由岡彈正作為本家隨陣家老出陣,或指導全軍或作為第一陣總大將。
但是此次岡彈正因為某些原因需要閉門,此次出陣關東由你作為隨陣家老,指揮本家第一陣出陣關東。
你的麾下率領包括戶川達安領銜出雲眾2000人、岡家利(岡利勝兒子)伯耆眾2600人、花房正成總社備1750人、美作整備新軍乙備1350人、長宗我部信親1200人、朱雀備1500人,再加上其他人員總人數合計約1.25萬人。負責為本家先鋒,擔負鋪路搭橋,攻城拔寨之事。”
正如秀家剛剛說的,秀家此次出陣關東就不打算回來了,因此帶過去的人基本上都是願意跟隨秀家轉封的存在。
此前秀吉的直轄各備,多以其兵員徵集地而來,但是這些人很多人都有土地,總有人不願意和秀家出去博一個機會,因此選擇留下。
這樣一來,秀家再帶直轄備出陣就顯得有些不合適了,畢竟萬一有人立功了,秀家反而賞不到了。
而剔除了這部分不願意轉封的直轄備士卒,秀家的直轄備又會出現不埋怨的情況,因此秀家根據各備隊統計的情況,對各出徵備隊進行的整編。
這部分編制中的美作整備新軍和備前整備新軍,就是秀家整隊自己掌握領內的男丁情況,統計願意跟隨自己轉封關東的武士和足輕彙編而來的部隊。
美作的分為兩個備隊,甲備1500人,乙備1350人;備中統計出1備2100人,再加上兵源地在備中的朱雀備被補員填滿1500人,合計兩個備隊3300人。
伯耆1備800人由於人數太少和出雲、因幡願意走的合編為1200人,稱為山陰備。
備前整編為5個備隊,人數在1500~1600人之間,其中青龍備、御本番眾補員至1500人,另外還有3個直轄備回整而來。
尹予領內武士不動,但是依舊組織起了一隻1600人的想要隨著秀家一同轉封的遠征備隊;贊岐領內只有補員填滿人數的白虎備隨軍出陣。
經過整編之後,秀家此次出陣關東將會帶走10個備隊,加上秀家本隊的火器備、旗本眾,軍隊總人數大約自20000人左右。
這個人數真的不少了!
要知道宇喜多家總動員兵力在7萬人左右,此次出兵軍役狀一共才3.37萬人左右,願意跟秀家走的人就佔到了一大半。
再加上軍隊中足輕願意走的始終是少數,因此這2萬人中武士及武士子弟的的比例極高,基本達到了4:1的比例。
可以這麼說:吉備的精華盡數在其中,秀家此前根本不敢想象自己有朝一日會打這麼賦予的仗,他們才是秀家最精銳的嫡系。
但是光帶走2萬人不足以填滿秀吉下達的軍役賬,而且秀家此戰真正出陣的也不會將他們全部帶走,有好幾個備隊被留下來負責保護家屬和物資轉移至關東。
因此秀家必然要帶上一些不願意轉封走的武門的軍勢參陣,出雲的牛尾、伯耆的南條、備前的長宗我部就是例子。
為了保留自己的實力,到了關東之後這些人很大可能被秀家用於炮灰作戰中。
安排完第一陣後,秀家又看向明石景親說道“明石尹予守率領尹予備、尹予眾、美作眾合計7000人為第三陣,負責軍備及軍糧運輸適宜。”
“青龍備、火器營、備前乙備、美作甲備、備中備,外加備美作不願意轉封的國人眾1300人,備前留下後新編制而成的和氣、津高兩個備隊,備中莊直清領銜的備中眾2200人,合計1.4萬人,隨軍參陣包括管正利、高山氏宗、藤堂高虎等將。
加上此次願意跟隨我轉封的武士子弟填補後,並與侍從隊混編的新旗本眾1200人,出陣總人數為3.5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