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現在這麼看來,前田利家今日來找秀家,更像是在告訴秀家“你給我前田家一條路走,我幫你搞定內些刺頭。”
政治交換,永遠是這樣的精緻利己。
明明都是一條船上的馬紮,甚至今天前田利家來找秀家,其背後可能有很多西軍大名的推動,他們想要在秀家這裡從輕處置甚至一筆帶過。
但是就在這談話間,他們選出的新帶頭大哥前田利家又把他們賣了。
 奇怪,為什麼要說“又”?
秀家思考了有一段時間,並再三向前田利家確認了他的意思和態度之後,這才表態“巖代守的功勞確實不小,我戰後本意就是給與其20萬石之行的。
既然參議今日來找我,當時慶長騷亂的時候我確實有對前田氏處置不公的地方,那我便再加5萬石予巖代守。
至於最後怎麼去分這25萬石,巖代守是自己恢復前田苗字,還是分一個兒子過去繼承,就由巖代守去決定吧。”
口子,秀家開了。
其實巖城利隆的功勞那裡有20萬石,給他個15萬石,加個3萬石已經很給面子了。更別說現在的方案是25萬石,相當於巖城家之行翻倍了。
多出來的10萬石是秀家心理預期中給前田家預留的空間。
之所以說是預留的空間而非增加的知行,是因為秀家根本不會去介入前田家知行的封賞事宜。
這裡面有兩個問題。
其一是前田家逆賊的身份不變,秀家不能堂而皇之的給他們優待並給出安堵,換句話說在官方這裡前田家改易是跑不掉了。
但是巖城利隆可以,他可以以想要恢復前田苗字,或者過繼一個兒子恢復前田苗字,並給與知行。
其二是這個恢復前田家之後知行分配的問題是一個吃力不討好的活,秀家給巖城家25萬石,巖城家的武士不會覺得自己只配其中的15萬石的,他們只會覺得這是左府秀家對我巖城家的認可。
這個時候你要說你從巖城家分出10萬石給前田家,就等於從那些武士們的碗中奪食啊,他們是真的會殺人的。
同時在前田家這邊,他們只會覺得自己最後只留了10萬石是不夠的,上面砍得也太狠了,他們也會去鬧。
所以些個髒活累活自然是留給前田利家和巖城利隆去思考的,秀家話語中已經堵死了其他幾個兒子繼承前田氏的路子,等於是讓巖城利隆的兩個兒子分別去繼承前田和巖城家。
然後現在有了新的問題,巖城利隆到現在為止生了4個女兒,兒子哪裡去找?
於是前田利家向秀家請示道:“吾有兩子都未滿10歲,未參與此次騷亂,身家還算清白,可否將他們過繼至孫四郎(巖城利隆)膝下繼承家業?”
“這是你們自己家的家事,自己討論好之後上報即可。”
秀家說不沾手就絕不碰一下,別忘了巖城利隆是婿養子啊,巖城親隆雖然死了,但是巖城家本土勢力還是很強大的。
當初之所以讓利隆娶了巖城家女子也是因為東北大名看重血脈的緣故,現在你說從外面過繼就過繼,你照顧過巖城家的感受嗎?
你要說你前田家是大勢力或者名門也就算了,現在你們是喪家之犬啊,憑什麼過繼入我巖城氏門下?
我巖城分家又不是沒有人,從巖城分家過繼一個男丁過來好歹也算是巖城血脈之後吧,你前田逆臣之後過繼過來算怎麼回事?
可以想象巖城家的家臣和前田家的家臣之間的矛盾,在經歷了分賞和過繼兩件事之後會變得非常惡劣。
有矛盾就容易產生爭端,有了爭端幕府就有了介入和改易的藉口接下去的套路就不用多說了吧。
秀家沒有參和巖城家和前田家的事,但是最後的結果是巖城利隆強勢壓下了,確定了由利孝和利貞兩人拜兄長利隆(前田利政)為父親,分別繼承前田、巖城兩家的事實。
年紀大一點的利孝繼承前田氏為前田利孝,繼承其中的7萬石領,年紀小的利貞繼承巖城氏為巖城利貞,將來會繼承巖城家的18萬石領。
別看他們都已經元服有了名字,實際上年紀稍大的利孝才11歲,年紀小的利貞才7歲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