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雖然此刻桃配山上正在慶賀關原的勝利,但是關原戰場並沒有完全結束。
在西軍主力大部分已經潰散或者投降的情況下,沒想到駐守和戰鬥最久的居然是南宮山上的毛利軍。
至於松尾山上的前田利長,則是在戰況不利的情況下又匆忙撤回山上拒守。
此刻雖然天色已經黑了,戰鬥已經不在,但是為了防止他們跑下來,東軍在各處都安排了兵力。
“南宮山上的毛利軍打了一天應該是累趴下了,一直都沒有什麼動作。倒是松尾山上剛剛企圖下山突圍被我們給打了回去。”真田信繁這麼向秀家彙報道。
桃配山是臨時本陣,但是背後的南宮山畢竟還沒有拿下,秀家是不可能夜宿桃配山的。好在在不遠處有一處竹中半兵衛家的陣屋,秀家準備去那裡留宿。
跟著打著火把的侍從秀家看向南側的南宮山頂問到“他們還有多少人?”
“毛利家應該還有5/6000人,松尾山上的前田家估計不超過3000人。”
“我記得他們出戰的時候都是1.5萬人以上的規模?”秀家再次問到。
真田信繁冷靜的彙報出了情報:“根據內府提供的情報,毛利軍1.5萬眾,前田家1.2萬眾。”
其實對於秀家來說,接不接受兩家的投降都無所謂。此刻戰爭已經結束,他們的性命不過是在秀家的一念之間。
秀家還是看了看身後的“仁義”馬印,選擇將這個問題拋回給自己的兒子們:“你們覺得應該怎麼處置兩家?”
“毛利與福島家類似,都曾是左府的盟友,又來棄明投暗,但是確實是可以從輕處罰的。但是他們和福島侍從也是有區別的,畢竟侍從只是一個知行不足7萬石的小大名,但是毛利家是百萬石的大大名,在處置的時候必須慎重。”
最先開口是身份地位最高的輝家,雖然只有14歲的但是這番回答顯然是用了心思的。
“所以,八郎你覺得應該怎麼處理?”秀家繼續向其追問道。
輝家很快給出了他的答案:“毛利家改易、專封,原本半獨立的吉川、小早川、安國寺等家復入毛利家。”
可是秀家依舊不依不饒的追問道:“改易至多少石,專封又去哪裡?吉川、小早川、安國寺為什麼要復入毛利氏?”
秀家的這一輪提問總算是把輝家問倒了,他無奈的抓了抓腦門卻是試探性的給出了答案“30萬石如何?至於轉封的地方,父親覺得上總如何?”
“為什麼是30萬石?又為什麼是上總呢?”
見秀家問個不停,豐臣輝家有些緊張,害怕自己的答案並不為秀家所接受,但是最後還是給出了自己的解釋:“畢竟毛利氏是百萬石大大名,一下子削減的太狠他們也不會投降。
既然戰爭已經結束還是儘早掌握局勢的好,以免夜長夢多。至於上總一來知行大小合適,二來距離我們本領也近可以就近監視,況且距離毛利家本領足夠遠,可以極大的減弱他們的影響力。”
不得不說豐臣輝家的回答很優秀,這個答案几乎和歷史上德川家康處置毛利家差不多了,但是秀家沒有給出答案,反而是繼續問對前田家的處置。
輝家也給出了自己的回答:“前田氏保留10萬石,專封山陰、信濃任意一國如何?”
秀家一樣沒有給出自己的答案,在問了其他幾個兒子得到了大同小異的答案之後,他只是真田信繁說道“去告訴兩家,想要投降就把武器放下親自過來負荊請罪。告訴他們今日投降的我都可以保證他們的家名,但是最後處置結果是什麼我不能保證,這需要上報主公定奪。”
真田信繁走了,豐臣重家不解的向秀家問到“父親是沒有想要怎麼處置兩家嗎,為什麼不在今日就做出許諾?”
他才不會信什麼“秀家無權處置,處置兩家需要上報大板”這樣的場面話,以秀家決勝關原之後的情況,怎麼處置兩家還不是秀家一言而決的事。
兩家要投降早就投降了,之所以派人來說肯定是想要和秀家談條件,而秀家既然接受他們的投降但是沒有給出答覆,只有可能是秀家沒有想要最後的安排。
“並不是。”秀家否認道“對於兩家的處置我已經想好,只是前田家的處置要與巖城和泉守的封賞一起決定。
毛利家的處置又豈是他吉川一人可以決定的?我與他談什麼?他是什麼資格,毛利家的投降只有人在岡山的那位家督可以決定。”
說著他低頭看向輝家說道“前田家保留多少萬石不需要我們來決定,巖城家如今12萬石,我給他加封至22萬石。至於戰後他要不要恢復前田家名,前田和巖城兩家的知行怎麼去分,這事兒交給他去決斷,我們不要自掏腰包去向他們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