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將他們列在後陣,一來負責為秀家後方壓陣,二來可以在特殊的時候直接將第十二陣作為別動隊單獨成軍團使用。
————————————————————————————————
慶長8年(1603年)7月,在鎌倉停駐多日的大軍進行了重新整編,先鋒大將交到了足利氏家手中。
第十二陣別動隊在開展之初就被秀家作為疑兵使用,其所部被秀家直接安排負責出箱根垰列陣,迷惑德川主力佈陣於駿河東部的柿田川邊的泉頭城內,並派兵力駐守箱根垰西側的山中城。
實際上負責先鋒軍團公路的足利氏兵團將會向被繞道御殿場地區南下。
御殿場地區的真正開發要到明治地區,特別是其與相模聯通的酒匂川、相沢川峽谷地區。
在當下這裡還算是山高林密人跡罕至之處,東海道大街還是透過箱根垰溝通相模和駿河。
但是在經歷了後來的開發,人們這才發現御殿場這個地方海拔是高了點,但是這條路徑要比箱根垰平緩的多,道路兩側沒有太陡峭的峽谷,更加時候大規模兵團行進。
以至於在當時穿山建路尚且不發達的明治時期,這條穿過富士山腳的道路,逐漸取代需要翻山越嶺的箱根山道成為聯通動靜和西日本的主幹道。
秀家的兵力足有11萬人,這裡面還有火炮、馬匹、輜重等重型裝備,想要走箱根垰翻山越嶺是一件很不切實際的事,這才有了秀家讓足利氏家翻山入駿河的計劃。
就像前文所說,這條道路如今只存在於採藥人、山民的口中。但是秀家忍軍中有很多風魔眾之人,這條道路早就已經被他們摸清楚了。
此次上洛,秀家自然是將嚮導派到了足利陣中,足利氏家所需要做的就是為大軍開路,砍伐樹木、架設橋樑,開闢出足夠輜重車同行的道路。
與此同時,秀家派出中川秀政所在的第六陣,配合秋上久家所部從相模沿著真鶴街道一路向南,沿海岸線對伊豆展開攻略。
為了配合他們,秀家麾下的江戶水軍、相模水軍、以及中川家所領的總房水軍都將會加入其中,負責對伊豆沿海進行破襲,並逐漸對德川家所領駿河水軍擇機而戰。
秀家在相模聚集20萬大軍(虛數)的事自然是逃不過德川家的偵查的,這麼多計程車兵陳兵在駿河東面無疑給了德川家極大的壓力。
自從德川家康退出相模之後,他就開始增築東駿河防線,先後增築了蒲原城、興國寺城,新築了白尾山城、松岡城、比奈城、泉頭城等城。
目的就是要依託狹長的駿河一線逐步消耗豐春家的有生力量,拖延秀家上洛的腳步。
實際上這其中的很多城的修築都是有違秀吉之前下達的《廢城令》的。但是德川家康是家老筆頭,秀次和茶茶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愣是讓其在東駿河修築出了銅牆鐵壁。
為了應對秀家,德川秀忠駐派在最前線泉頭城的是德川家猛將鳥居元忠。
依如歷史上德川家康派他駐守名城伏見,拖住西軍東進的步伐一樣。德川家康這次又把最前線、最艱鉅的任務交到了他的手中。
鳥居元忠自然知道,想要依靠自己手中的4000人想要當主豐春家上洛的步伐是痴人說夢的,但是在他的計劃中只需要可以拖住秀家1個月,對於他自己來說就算是大功告成了。
為了應對秀家的到來,在原本泉頭城的基礎上,他額外壘土在東北、東南兩側修築了兩個出丸,並在城內臨時增家木質櫓臺的數量。
德川秀忠為了應對秀家浩浩蕩蕩的大軍,已經對孤懸於外的伊豆基本放棄,但是家老榊原康政表示“伊豆或許可以成為反擊豐春家,或者阻斷其兵糧的重要地區。”
在榊原康政的堅持下,德川秀忠派出松平康重及石川忠總領2000人駐守在伊豆南部的下田城。
對於伊豆中心平原的伊豆主城韭山城,因為不利於防守和隱匿已經被其放棄,僅僅作為對鳥居元忠的支援城存在,城內駐守著由戶田尊次所領1200人。
戰爭剛開始的時候進度很緩慢,秀家的本陣依舊停駐在藤沢城不動。一來是在等北方陸續南下補充計程車兵,二來則是在為足利氏家開闢御殿場道路打掩護。
秀家其實也很焦急,因為已經收到了來自關係岡山城、伏見城、大津城三城被包圍的訊息,秀家每在這裡浪費1天時間,就會讓那些為了秀家大業捨命的武士們丟失一分信心。
但是戰爭就是這樣殘酷,為了達到最好的效果,往往必須要作出取捨。
負責對山中城圍攻的是後詰將領,下總守備第1番番隊長目瀬永基,他是備前出身的武士,過去在吉備的時候就擔任過直轄備的營將,此次關東整軍被提拔為守備隊的番隊長。
守備對一個番隊只擁有鐵炮200挺,但是面對一座小小的山中城已是足夠。這座前突防線甚遠的德川城池,但是卻是防禦秀家的最前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