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樣,由秀次發起對五大佬之一上杉景勝的討伐戰,以秀次威逼大坂方面,利誘其他大佬的方式得到了五大佬的聯署確認,上杉氏正式被列入豐臣氏討伐逆臣名目。
之前很多大名還對是否要參與上杉討伐有些由於,如今有四位大佬聯署的討伐敕命散發全國,正式將上杉氏指定為逆臣之後,原本還在猶豫的大名紛紛表示將會參與其中。
但是確認討伐上杉景勝還不足夠,還得確認此戰有誰掛帥和統兵的問題。
總大將必然是秀次無疑的,他需要攻滅上杉氏的政治籌碼。但是這麼多軍力僅僅從越中進攻越後是不可能的,誠如前野景定所言,親不知子不知易守難攻,秀次就沒打算把主力放在這裡和上杉景勝死磕。
在他的計劃中,是兵分三路分割上杉家的領地,西路由自己親自負責,北路交給最上義光,南路還得交給一個信得過的大名。
其實南路的統帥也沒有好選的,東海道地區最大的大名莫過於德川家康,你想要走中山道,經信濃對越後發動進攻怎麼可能不經過他的同意。
好在德川家康這一年以來的表現確實不錯,對秀次的要求都比較和善,這在秀次看來就是臣服於自己的表現。
但是他對德川家康還是不甚放心,在決定之前還是單獨找德川家康談了一下。
面對秀次主動邀約,德川家康顯得有些誠惶誠恐,並親自為秀次煮茶。這是很卑微的一個舉動,一般之後主人自請別人品茶,或者主人要求某個茶道高手替別人煮茶。
德川家康去拜訪秀次肯定不是以主人的身份,而其主動替秀次煮茶,足以見得將姿態放得有多低。
光有低姿態是不夠的,你姿態放得在低,不收秀次的禮物不和他同流合汙他又怎麼能放心的下你那?
秀次表示可以給予德川家康北信濃加封,而德川家康也誠惶誠恐表示接受。
但是真的到了軍勢編組的時候,秀次卻留了一手,他表示要秀保擔任南路軍團總大將,德川家康副將輔佐的方式布軍。
面對這樣的要求,德川家康依舊沒有表示出異議,這樣的表現終於讓秀次徹底放下心來。最終大軍在慶長6年9月26日,在大坂編組完成。
值得注意的是,最後九州並沒有強制徵召,德川家康以九州大名經歷朝鮮之役國力疲敝急需休養生息為理由,建議秀次不要徵召九州的大名,但是也表示九州大名自願參加的依舊可以參與。
最後以福島正則為首的大名12人合計兵力約1萬人從九州出發前來和秀次會和,最終他們被編入秀次的西路軍團。
秀次本來表示要豐臣本家出旗本眾,但是被茶茶拒絕,僅表示可以給予其近江眾2000人的支援。
秀次要帶旗本眾去越後不過是要擺出我乃豐臣家正統的牌子罷了,真的去了幾個人他並不在意,哪怕豐臣家只派了兩個持旗眾去他都可以接受。
為了得到出兵大名的效忠,秀次提前要求這些大名必須將自己妻女們送到伏見去居住。
他本來是想要讓他們把人送到八幡山城的,只是這樣實在是明目張膽了一些。這些可都是大名的妻子、子嗣,你一個同樣是豐臣家臣子的人憑什麼接收這些人質?
秀次無奈只能退一步,以“家屬過多恐驚擾了主公”為理由,讓他們把人送到伏見去。
伏見是秀家提議,由秀家、秀次、大坂三方面出錢替北政所修築的養老城,其目的就是要比秀吉給茶茶修築的澱城高一檔次。
說到底,伏見終歸還是豐臣家的本城,將人質送到伏見去是一個比較中立的提議。
只是伏見城的守軍依舊不為秀次所有,這裡依舊是由豐臣旗本駐守。他不得不以護衛北政所入城為理由,讓自己的家臣大山伯耆守帶500岐阜兵入城。
等到一切都準備就緒從大坂出發的時候,時間已經來到了10月。而遠在蝦夷的秀家接到這個訊息的時間恰恰是這個時候。
蝦夷的10月已經入冬,第三階段的攻勢並不順利,上川和十勝畢竟是蝦夷民最後的據點,大量不願意服從秀家統治的蝦夷人都遷居至這裡。
蝦夷部落入則為民,出則為兵。即便是之前已經臣服秀家的部落,也多和這些抗拒不臣的部落之間多有來往。
聽到秀次要討伐上杉家的訊息,秀家差點沒在函館笑出聲來。整個劇情都按照自己離開之前和德川家康的推演而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