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秀吉從秀家這裡得到了確定的回覆,對著石田三成說道“就是借啊,佐吉,快看看本家本勻出多少物資出來支援左門衛督。”
隨後秀吉又對著秀家問道“你要什麼?需要多少,快和我說說。”
秀家沉吸了一口氣,緩緩說道“兒臣請支援軍資金5萬貫、軍糧6萬石、鐵炮2000挺,箭羽2萬隻。”
對於宇喜多家而言,具足、刀劍、長槍、弓這些都能自己生產,並且擁有一定的戰略儲備。特別是具足,在軍制改革之後,秀家收攏了各個地頭、農兵家中老舊的百餘年前的胴丸、草褶等物資。
這些舊時代的具足雖然在當下對鐵炮已經沒有多少防禦力,但是完全可以作為預備物資臨時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弓箭和刀槍的傷害。
至於長槍、刀劍,備前的長船本就是西國最大的軍火作坊,在秀家佔據了北海道之後,水松木的到來使得秀家的英格蘭長弓可以批次化生產。
而上面的一切恰恰也是拖垮宇喜多家經濟的罪魁禍首。
秀家此次討要軍糧6萬石,在平時是足夠3萬人吃一年口糧,但是在戰時的兵員這裡,僅僅夠3萬人吃半年,是5萬人2個多月的軍糧份額。
這也恰恰是秀家預估對四國討伐所需的時間,秀家是真的不準備在秋糧還入庫前糧食價格的最高峰去掏錢購買軍糧了,索性全部問羽柴秀吉借了。
至於鐵炮2000挺,則是出於增強本家軍事實力的目的了。
要知道在織田家普及鐵炮之後,織田家的許多大名都將麾下鐵炮備隊的建設提上日程,明智光秀家的軍役狀就要求每300石要提供一個鐵炮足輕以供軍用。
在羽柴軍中,其直屬旗本就擁有一支2000只鐵炮與弓箭混編的5000人遠端火力大隊,其麾下家臣也被要求每500石必須提供一名鐵炮足輕。
而宇喜多家這麼多年來從來沒有對鐵炮足輕的數量進行要求,完全放養式管理,你愛編練多少就編練多少,而宇喜多家成建制的鐵炮隊也僅有一隻1000人的鐵炮隊,被秀家編練在常備內,成為火器備。
每一隻鐵炮都有自己的使用壽命,秀家則1000人的鐵炮隊手中的鐵炮早就在多場戰爭中換了又換,日常維持這麼多挺鐵炮的日常訓練與戰備所需要的金錢就是一個天文數字,在經濟日漸拮据的宇喜多家,擴充鐵炮數量成了痴人說夢。
當然更深層次的原因是在於常年的戰爭,再加上羽柴秀吉強令大名按照軍役狀編練鐵炮眾使得近畿的鐵炮價格飛漲。
即便是紀伊、近江、堺、美濃、尾張等地的作坊開足馬力生產,堺與京都附近一挺鐵炮的價格依然飆升到了45貫文,直接翻了一倍,這是自從鐵炮國產化後衝來沒有過的高價。
而對於宇喜多家的備前長船而言,主要生產的軍備多為刀、槍、具足,對於鐵炮的生產涉獵不多,目前也僅有少量作坊可以生產,日常負責宇喜多家火器備鐵炮營鐵炮的維護、保養、維修工作,想要大規模生產並不現實。
出於這些原因,秀家才決定向秀吉直接討要一些鐵炮以充軍用,反正他秀吉最近不會親征,鐵炮放著也沒有啥用。
很快石田三成就將羽柴家目前剩餘的物資數量計算完成,他當然沒有直接將餘額數字報出來,而是帶著賬本走到秀吉身邊坐下,將賬本出示給他看的同時和他小聲交流。
這也是正常的,畢竟秀家雖然說是羽柴秀吉的養子,畢竟是另外一家的人,他石田三成乃是羽柴秀吉的家臣,管理管理者羽柴宗家的賬目,確實沒有理由讓秀家知道秀吉的家底。
倆人略作交流之後,秀吉對著秀家說道“軍糧和軍資金都沒有什麼問題,鐵炮的事情有些麻煩,我準把我的旗本眾派給孫七,因此我最多勻給你800挺。”
這個數字秀家並不能有多少滿意,但是秀家並不準進行反駁,別看秀吉一副奸商的樣子你就覺得可以和他討價還價。
在過去或許可以,但是隨著他的身份的變化,他對於自己的開口說出的話越來越重視,任何與他之間的探討都很有可能被他認為是對他的質疑,引起他的不悅。
於是秀吉也就不在多和秀吉糾纏,將這個數目應承下來。
“請父親大人允許本家分5年償還這些物資”秀家這麼向秀吉表示道。
800聽鐵炮別看數量很小,折算成金錢,即便是過去常規20~25貫的價錢也相當於16,000~20,000貫了。
如果再加上借來的5萬貫軍資金,7萬貫文的錢財,算上利息就是將近10萬貫文,這還是作為領主對對家臣的友情價了,這就相當於常價的40萬石糧食,80萬石大名一年土地的純收入。
試問全日本有多少大名能都承擔的其這麼龐大的一筆支出,就算秀家擁有大約20萬貫的貿易收入,但是日常支出也多啊,想要在一年摳出10萬貫錢來償還恐怕也有些困難,這也是秀家提議分5年償還的原因。
或許是虎鬆開口說話讓他今天心情不錯的原因,秀吉對於秀家的這個請求沒有過多的苛責,點頭同意了這個償還方案,但是對著秀家說道“可以給你分5年,但是利息得算高點,佐吉這些物資折價多少錢呢?”
石田三成在一旁撥弄著算盤,很快對著秀吉說道“按照現在市價大概價值10萬8000貫文(鐵炮軍糧漲價),按照平常的市價是7萬6000貫文。”
聽到10萬貫文的時候,秀家瞬間沒有了借錢的慾望,這錢借了怎麼還啊!秀吉又不是織田信長,當初借的7500貫鐵炮錢可以賴掉不還,你賴羽柴秀吉一個試試?
索性的是秀吉對著秀家和石田三成說道“那就按照8萬貫文的價值來算吧,算上利息分5年償還12萬貫文怎麼樣啊?”
12萬貫文,分5年償還,一年要還2萬4000文,相當於18萬8000石筒井家一年不吃不喝的純地產收入,如今就這樣被秀家稀裡糊塗的借了下來。
想到這12萬貫文的債務,秀家還好剛剛秀吉沒有直接同意見2000挺鐵炮直接賣給自己,不然把自己賣了都不一定有這麼多錢來還債了。
不過說到秀吉,還真是養父子明算賬,不愧是做了5年的行腳商的男人,這算賬的本事倒是一直沒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