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田信繁雖然對於立原久綱不是使用槍術戰勝自己不是很服氣,但是也很清楚,這不過是武器使用的不同罷了,到了戰場上自然是使用自身最趁手的兵器,所以他還是輸了。
於是他對著立原久綱回答道“輸了就是輸了,立原大人無需寬慰我,源太兵衛在兵法上的造詣確實比我要厲害的多。”
“好!”對於真田信繁給出的這個回答秀家很滿意,在讓他下去休息一下後,又扭頭看向跪在中間的立原信久,向他問道“我看你前半場和後半場的戰法完全不同,我是信師範和我說你使槍不順手的說法的,那麼你最善使用說明兵器呢?”
立原信久聽到秀家的詢問,把頭抬起了看向秀家回答道“臣下並非不善使用長槍,只是更善使手斧罷了。
自我5歲開始使用手斧幫助家裡分割獵物,11歲便跟隨生身父親和兄長用木槍在林地將捕獵,雖有用手斧近距離戰鬥。
只是我們那邊使用的長槍多是突刺,以槍揮舞噼砍之式後來跟隨父親大人學習的。”
“哦。是嗎?我這裡有一柄套管長槍,你且用你那邊的使用方式耍來看看。”
秀家聽到立原信久的回答,頓時來了興致,讓人將一柄自己差人打造的套筒式長槍取來,給其耍給自己觀看。
秀家自穿越以來,雖然對宇喜多家的戰鬥模式進行了改革,但是一直沒有對當時足輕的戰鬥兵器和模式進行改革。
原因很簡單,僅僅是普及長弓一項就花費頗多,想要再將足輕手中使用的三間半竹槍替換成硬木套裝長槍,這個花費更是巨大。
上一章說過,日本的槍由於一騎討的出現,點出了適合噼砍的s刀的科技樹。
但是因為s刀的製作方式頗為繁瑣,待戰國時期戰爭規模擴大之後,生產力更不上來,當時的人只能又撿起了塵封多年的“槍”給低階足輕和武士裝備。
但是這個時候已經被s刀帶歪的挺裝科技樹,使得即便出現了長槍也是適合噼砍的長槍,日本戰國獨特的槍l也由此應運而生。
找遍全世界也很難找到向日本軍隊這樣的,手握3米多長槍不去刺擊,而是選擇拍打的部隊的。
當然這裡面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槍l所用的槍桿都是使用日本特有的茶杆竹作為原料。
這種竹子廣泛的生存與太平洋暖流所在的地方,如日本、大陸南方、越南等地。
茶杆竹有著極高的彈性模量,極強的形變能力和材料密度,使得其儲能行達到10千焦/公斤。
沒有什麼概念是嗎?要知道現在化學合成的玻璃纖維才13.46千焦每公斤,與此同時秀家所用的水杉和英國長弓所用的義大利紫衫木的儲能密度只有1.4千焦/公斤。
因此,從材料學來說,日本的茶杆竹是s級別的制弓原料,是自然界原始材料最適合做弓的物質。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日本本土有這麼好的制弓材料,秀家為什麼要去蝦夷砍伐水杉製作木弓?
原因就是茶杆竹製做的和弓有著製作難度大、良品率低、容易受潮和不易儲存等特點,作為少數精銳武士點名擊殺敵人的武器尚且可以,如果想要大範圍裝備量產是不切實際的。
當然啦,茶杆竹做和弓不好大面積裝備,但是在其頭部插上槍頭作為竹槍確是合適的緊。
這裡也糾正很多同僚寫的中的常識問題,竹槍對於武士來說確實不是一樣合手的武器,但是確是使用槍l必須的裝備。
在當時上杉家甚至為了特意訓練足輕使用槍l,而專門從山陽道採買茶杆竹製作竹槍訓練部隊的記錄。
對於當時的日本戰爭來說,竹槍雖然看起來很破爛廉價,但是對於沒有訓練且沒有著甲的農兵來說,給他們裝備竹槍並訓練他們使用槍l戰法,實際上是價效比最高的戰鬥方式。
俗話說,沒有實踐就沒有資格評頭論足。
在穿越之前秀家對於竹槍一樣抱有偏見,這也是秀家最初打算打造套裝槍的原因。
但是秀家在經過考察之後,發現吉備7國恰恰是茶杆竹主要產地,裝備竹槍使用槍l戰術及便宜又實惠,最後秀家自然而然的就入鄉隨俗的繼承下來這種武器和戰鬥方式。
而秀家最初差人用硬木套裝是的一批長槍也就封存的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