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正十五年,五月三日,日向國高城。
整座城池被10萬豐臣軍包圍的水洩不通,各軍紮營的營壘依託小丸川分佈鋪出去數里遠。
今日天色一大早,數萬大軍便將高城包圍的水洩不通,一改往日為國不攻的情況,竟從其陣型中分出數只備隊,開對對高城展開了攻勢。
高城位於小丸川以北200米左右的一處高地上,是整個日向國的中心點,又堅固控遏小丸川流域是日向國戰略要地之一。
很多人會把高城與高鍋城搞混,其實這是兩座城,高鍋城在高城的小丸川下游,距離入海口和小丸川各5裡處,為於高鍋溼源的盡頭。
在10年前,就是在這裡開啟了島津家崛起的序幕,在這10年中,島津家的體量翻了數倍不止。
島津家上下都將高城視為自己的精神寄託,決然不會輕易放棄這座具有象徵意義的城池。
更有許多武士認為,高城正是給島津家帶來祥瑞的城池,10年前如實,10年後亦如實,現在的豐臣家會想十年前的大友家一樣被打的屁股尿流,失去復起的可能。
最起碼負責守備高城的山田有信就是這麼麻醉自己和屬下的將士的。
8天前,從五瀨川撤退的島津義弘在路過高城時,將這個艱鉅的任務交給了山田有信,在他看來整個島津家上下再也沒有比山田有信更善於守城的人了。
而他自己則需要回到大隅重整軍勢,同時向東線的兄長請求援兵。
依島津義弘的看法,繼續這樣分兵兩路堵截豐臣家只有看被各個擊破,畢竟島津家的體量與豐臣家還是差別太大了。
即便是全盛時候的島津家,自身+從屬的大名總動員兵力大約是6~7萬人,而豐臣家僅僅從本土就帶來了24萬人。分到兩路之後兵力的差距更加明顯。
此刻的島津義弘還沒有受到筑後總崩的訊息,他還不知道島津家西路的諸從屬勢力已經背棄了島津家,島津的實力範圍已經被壓縮至肥後半國。
他所想的依然是西線利用地形節節抵抗,東線聚集5萬人於豐臣秀長決戰,先一步擊破豐臣秀長最後回身對付豐臣秀吉。
在他看來豐臣家的兵力雖然龐大,但是人員非常龐雜,以秀長的南九州軍團舉例,其最重要的兵力組成就是宇喜多秀家的吉備兵團,人數佔到了4成,隨後是他自己的2成,小早川隆景的1成。
如果可以在戰場上分割秀家的吉備兵團與秀長的關係,就可以集中力量先解決秀長這邊繁雜的兵力,屆時主力退走,秀家也必然退兵,如此東路危局即解。
為了幫助山田有信守備高城,他特意命其為日向國兒湯郡代,統領兒湯郡的所有勢力,合兵力1000人守備高城。
在離開之前,他只要求山田有信守備1個月,1個月後自己自然會帶著援兵來支援。
然而他還是高估了山田有信,或者說是低估了秀長的南九州兵團的戰鬥力。
豐臣秀長最初確實是準備餓殺高城,因此對高城採取了圍而不攻的策略,但是隨著秀家帶了主力到來,高城周圍的兵力接近10萬人,每日光軍糧的消耗都是天文數字。
沒有辦法,秀長只能改圍攻為力攻,反正現在攻城方的兵力是守軍的百倍不止。
在昨日的軍議上,眾將為了爭搶這個力攻的機會,甚至發生了口角,最後或許是為了體現自己的對老臣的關懷,秀長力排眾議讓黑田孝高、丹羽長重和左久間盛政三人負責攻城的事宜。
這也就有了剛剛數千兵力圍攻高城,
數萬大軍在後觀摩的奇葩場面。
自島津家定下節節抵抗的計劃之後,高城作為日向國最重要的城堡之一,早早的就做好了防禦工事,在高城的外圍開挖了一圈深2米寬5米的工字堀。
你要說壯丁不都被徵召去打仗了嗎,哪裡來的人力開挖土堀?
問就是島津家欺壓百姓,讓壯婦、老人和小孩修築的防禦工事。
山田有信也確實有些手段,利用高城勺子形的地形,左右騰挪有限的鐵炮火力,愣是在豐臣家的攻勢下支撐了10天有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