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家作為第二批部隊於5月26日從門司坐船渡海,經歷了半個月的長途跋涉終於於6月11日回到了闊別近半年的岡山城。
此次回城秀家早已提前打好了招呼,況且是出征九州的大部隊整體迴歸,這些人是從整個吉備七國徵召而來,在全國有的是親屬。
即便秀家在筑前已經提前轉運走伊予、贊岐的近萬餘人,再備中又撇下了伯耆和備中的近萬人,待回到岡山時,整個隊伍依然有2萬餘人。
一如過去的安排,秀家允許隨軍的將士在岡山町停駐2日,將領取的賞錢用於城下消費購買物資後再行散去。
整個徵朝之戰,秀家打的幾場主要戰鬥都是在友軍的勢力範圍打的,秀家又不好意思劫掠友軍的城池,因此所獲得的戰利品並不多,也就在筑前的時候發了一筆小財。
饒是如此依然不夠用來封賞士卒,因此秀家在回城之前就已經書信告知長船貞親,讓他準備5萬貫用於賞賜。
饒是宇喜多家富足,但是日常開支也大,想要在短時間內籌集齊這麼多錢幣也不容易,因此最後不得已只能用鹽巴、備前青瓷等物資進行折抵。
又或者允許他們將當初應徵時候下發的長槍、武士刀帶回去,用以直接折抵賞錢。
不要覺得這些東西沒幾個錢,要知道即便是到了現在戰國已經進入尾聲,許多大名家的足輕手中的武器依舊千奇百怪,用竹槍都算標準武器了,還有將鐮刀綁在竹子上的自制長槍。
這就導致各大名想要進行槍l時候,即便佇列排的整齊,足輕手中的長槍的長度都長短不一,戰鬥力很成問題。
宇喜多家最初也是這樣的,後來秀家軍制改革之後,免去了應徵的農兵、足輕自備武器的要求,由各自的領主或者宇喜多家統一分發武器,這才使得各備隊中的長槍基本統一為二間槍/三間槍。
即便是最粗製濫造的三間槍其木頭長度擺在那裡,必然不能使用質地疏鬆的杉木,只能使用柏木或者柚木,再加上其上面30cm的鐵質槍頭和尾部配重,成本擺在那裡,一杆槍的製作成本就要2貫左右,甚至趕上了一柄普通的武士刀了。
而二間槍的成本就低很多了,隊伍木材的質地也沒有那麼嚴格的要求,平均成本在300文左右。
按照秀家軍制中的安排,每一個參戰計程車卒都能領到每個月200文的出陣錢,用來填補應壯勞力外出導致自家田地的生產延誤。
在戰場上砍下的首級根據足輕1級100文,武士1級500文起步,根據武士的級別上不封頂進行賞賜。
秀家是想要做到全軍上下統一標準的,但是這個時代的軍隊本質上還是分封制下的徵召制,秀家手下家臣計程車兵本質上並不是秀家計程車兵。
他們斬獲的首級由他們的領主統一收繳,一齊上報給秀家,秀家根據標準分發賞錢給領主,再由領主進行下發,至於其中領主卡多少油水真的不是秀家可以決定。
當然秀家一再要求,每月200文的出陣錢是絕對不能剋扣的,饒是如此,那些家臣所領的軍團足輕所領的賞錢依舊比秀家的直轄備隊和常備少很多。
在九州之戰中,宇喜多家光戰死就有1500多人,因傷致殘數百人,受傷上千人。
儘管秀家很希望能給他們進行補助,但是為主家賣命是這個時代足輕的義務,幾百年來都沒有聽說過喪葬補助金和傷殘補助金這回事。
當然醉著伊予銅礦的開採,秀家已經讓武士們提前上交一年10%的俸祿作為傷殘基金,加上銅礦的收益用於一次性補貼武士戰死者20貫文,以及今後每年5貫文的傷殘補助。
這還是繳納了傷殘基金的人能得到的賞錢,如果沒有繳納的話一律打對摺進行支付。
這已經是秀家能作出的最大的進步了,但是對於足輕來說秀家真的是愛莫能助。
秀家能做的就是自己出錢給予戰死的足輕家一次性補助5貫文,傷殘的人根據他們的情況安排合適的工作,比如送到製陶工坊學習陶瓷製品,又或者送到藺草製品工坊和火繩製作工坊製作這些做工賺錢。
饒是這種在秀家看來極度壓榨民眾價值的操作,在宇喜多家內依然引起了軒然大波。
在制度頒發之後,無論是武士還是足輕都不信自家的主家會這面善良,因此繳傷殘基金的武士都沒幾人。
而繳納這1年多來,宇喜多家都沒遇到什麼正經的戰事,因此還有許多武士停繳款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