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明石景親這番解釋,秀家才明白了來龍去脈。
原來在織田家時期,淺野家的家主是淺野忠吉的父親淺野長忠,而沒有領地繼承權的淺野長政,這才找到自己的表妹夫秀吉,跟著他混飯吃。
在1583年淺野長政受封3萬石前,淺野長政與淺野忠吉家一直分開繼承管理,並沒有上下屬關係。
但是隨著秀吉不斷壯大,淺野長政的政治影響力也不斷上升,在隨秀家征伐四國後,淺野長政轉封啊波11萬石,尾張的淺野忠吉家也就順水推舟抱上了淺野長政的大腿,遵循淺野長政為淺野家主。
在歷史上淺野長政轉封甲斐時候,以九筋二領的地域區分進行統治。
其中“二領”中的河內領就是是指忠吉,在淺野家不過才22.5萬石,光淺野忠吉就領有2萬石,足以看出淺野長政對淺野忠吉的重視。
秀家沒有想到此戰讓這位淺野家的狀年家主就這樣死了,先安慰了一番淺野長政後,向他保證道“舅父您已經奮戰一日,還是先休息一番吧。現如今本家水軍正在負責救人和打撈浮屍的工作,待這事兒完成之後就會前來轉運軍勢渡河進攻,屆時我一定讓舅父擔任先鋒一職。”
秀家是秀吉的養子,也是寧寧的樣子,稱呼一聲淺野長政為舅父是很正常的稱呼,淺野長政也是因為這一點才與秀家比較親近。
賞賜四國之戰後,淺野家從4萬石名主驟然升級為11萬石的大名,成為豐臣家內的中堅力量,他是由衷的感激秀家的幫助的。
此次番匠川之戰,先前大家也不知道島津家在上游設定堤壩蓄水,會在撤軍的時候採用水攻拖延豐臣的家的進兵。
追擊島津家的命令也是自己下的,自己表弟的死也怨不到秀家身上,淺野長政只想把其中的憤怒全部發洩到島津家身上去。
在得到秀家的承諾之後,淺野長政也不鬧了,帶著武士們撤了下去。
秀家指揮的南九州軍團在番匠川之戰中,雖然獲得了勝利,但是付出的代價卻不小。
特別是在這個時代,水攻和火攻都這種自然力量對士氣的打擊都非常大。
特別是在這次這樣,明明勝利已握在手中,最後卻受到了額外的損失,從天堂到地獄的落差對士氣的打擊更是巨大。
秀家觀察到了軍營內計程車氣變化,心中知道現在最緊要的事情就是回覆士兵們計程車氣。
於是秀家打算雙管齊下,特意宣傳番匠川之戰,將士們奮勇殺敵,在兩日之內連破三城並擊退島津家的功績,特別允許軍奉行將飯食和酒水分發下去,讓將士們大肆慶祝。
吃飽了、喝夠了,沒有服務怎麼行呢?這個時候就不要當什麼道德帝了,一切都要向現實看齊恢復軍心為上。
至於這一點自然是交給大友義統去負責了,至於他怎麼把人搞過來,這個秀家久管不著了。
當然為了防止島津會出來襲擊,秀家將一直養精蓄銳沒有上戰場的上道備、御野備、邑久備、津山備等合計6200人,分別駐守在對岸的池田城、高城山城和夏怖癯恰
秀家特意下令大宴3日,各備隊輪替戍守前線,並要求沿著島津家撤兵的防線,遍設火盆和巡邏隊,防止島津對本軍夜襲。
待到3日歡愉之後,各軍基本都已經忘記前日的不愉快,畢竟南九州軍團精銳未損。
而島津家經過此戰,即便是將島津豐久救了回去,其大隅日向兵團損失嚴重,軍勢不經過整備恐怕難以再次出戰了。
大軍於四月二十一日再次出陣,秀家遵照了承諾,讓淺野長政和大友義鎮擔任先鋒,一路沿著日豐線向南。
這條路也是上次羽柴秀次和仙石秀久領兵進攻日向兵敗的道路,秀家特意讓兩人小心前方的伏兵。
這裡曾經是大友家的東部防線,大友家對這塊地形也比較熟悉,為了加快快速進兵,秀家將此前俘獲的土持久綱下屬400餘人也放了出去,讓他們加入先番眾的隊伍中,為全軍開路。
由於道路兩邊都是高山絕壁,秀家這一路走的非常小心,深怕島津義弘在路上給自己設伏。
但是出於秀家預料的是,島津義弘確實利用部分地理,在一些城砦設定了一些守備。
但是這些城砦的守備力量最多也就百餘人,很多城砦修著卻沒有一人駐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