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川秀安前面的介紹的備前、美作、備中、贊岐四國是秀家舊有領國,這些領國或多或少都被秀家統治了2年以上。
而接下來的伯耆、因幡、伊予三國則是今年剛剛被劃撥到秀家名下,甚至這些地方的土地春耕時候都是在前一個領主名下,因此秀家對他們今年的產量本就沒有報多少希望。
戶川秀安稍稍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思緒,向秀家繼續彙報道“太宰殿的伯耆國是今年年中剛剛接手的,此前這裡一直是山田、高山等家管理,知行資料並不高。
不過伯耆國亦是使用大米斗的國度,經過統一米鬥之後,先如今伯耆國有知行15.1萬石,較表高增加1.9萬石,請奏殿下這些知行是算到太宰殿和南條家的知行內,還是充入直轄地管理。”
其實秀家情理上是傾向於將其直接充入直轄地的,倒不是秀家摳門著眼於這近2萬石知行,而是這個頭不能開。
如果今天因為更換了度量單位而所增加的知行到了宇喜多詮家頭上,明天是不是宇喜多家內其他大名也可以這麼去要求秀家了呢?
況且詮家自備中6萬石轉封伯耆11萬石本就屬於超額轉封,不要說什麼倉敷這個地方地處山陽大道,又緊鄰岡山和海路商貿發達。
西國轉封向來只看石高數,不依照貫高進行統計。前面詮家憑藉宇喜多家一門的身份,轉封11萬石就已經讓人頗有微詞。
如今如果再隨隨便便給他加2萬石,底下的家臣武士還不得鬧起來啊。
但是秀家又有些顧及詮家的身份,畢竟他算是宇喜多家血親中唯一的獨苗了,於是秀家向詮家試探道“太宰殿以為如何啊?這2萬石交給你管理如何?”
宇喜多詮家是誰?他可是宇喜多忠家的兒子,能成為宇喜多家家老的人物。忠家雖然隱退了,但是不代表他已經不問世事,還是會輔助教導自己的兒子的。
詮家自然明白自己的處境,也名被秀家話中的意思,向秀家表達道“承蒙主公看重,願意將這2萬石知行交給我打理,只是本家領地剛剛擴張了一倍,家中善於理政的能臣不足,這2萬石知行還是交給殿下您來直接管理吧。”
秀家一聽詮家這麼上道,隨即對他說道“我常年不再家中,是兄長替我監督了領內,這塊知行本就是兄長應該得的。
但是既然兄長今日推辭了,那麼我就暫時替兄長保管一下,待兄長之後再建奇功,我便將此地賞賜給你。”
伯耆之後便是因幡和伊予,戶川秀安向秀家介紹道“因幡8郡本家領有其4,知行合計6.2萬石,與表高相差不大。
在秋收前後伊予國正遭戰亂,檢地工作陷入停滯,戰後根據統計發現伊予國的知行可能有虛高的情況。
表高合計16.6萬石,但是本家領內實際大約只有14萬石左右。具體原因可能是使用小鬥稱量導致的,在與本家統一度量衡之後,石高有所下降。
當然這個資料並不準確,畢竟由於戰亂的原因,很多地方檢地只能估算,具體的資料可能要等到明年再進行檢地後才能得知。以上。”
戶川秀安至此就已經將秀家掌握的7國知行情況全部講述完成,等待秀家的發話。
從總體來看,宇喜多家掌握5個完整國,2個半國合計7國領地,天正十三年的知行檢地合計是117.7萬石。
這個知行如果放在戰國20年前,絕對是稱霸一方的存在,上洛臣王未嘗不可,也不知道幾百年後,會不會傳出“早生20年,天下將是宇喜多家”這樣的傳聞。
總體來說,秀家對於這個知行資料是比較滿意的,將賬目合上之後,對著戶川秀安說道“檢地之後,各家的執行地變得犬牙呲互、四零八落,肥後在年後找個機會,與太宰伊予等家咯一起對領內家臣土地進行重新的劃分,儘可能的劃分的完整一些,大轉封不要有,小豪族穿插進去。”
領地重新劃分和轉封這種事情,向來都是領主的特權,秀家現如今吧權利下放給家老聯席會,只不過是秀家沒有這麼多經歷摻和到這種小事中去,不代表秀家真的就不管這件事了。
倆人都是政治圈的老手,非常配合的回應道“是殿下,待我們討論出一個章程後,就送到大坂去給您審閱,最後還是需要您決定的。”
秀家扭頭看了看門外的天色,講述了一個上午已經不早了,於是點了點頭說道“那就這樣吧,天色不早了,如果沒有什麼其他事情,就此退下吧。”
秀家這已經算是下了逐客令,尋常這個時候身為家臣的倆人本應該上道了告辭離去,誰承想戶川秀安卻搶險說道:“有兩件重要的事需要殿下裁定,臣等不敢擅專。”
戶川秀安的話,把秀家剛剛挪動的屁股又按了回去,秀家對著他問道“有什麼事情,長話短說吧。”
戶川秀安向秀家告罪一聲,緩緩開口“大坂來的前田大僧督大人幾次向我討要領內知行狀,都被我以檢地尚未完成拖延了。”
秀家聽了這話皺了皺眉頭,有些奇怪的問道“這種事情有什麼好告知我的,我記得上次回來時候就提醒過了。大僧督想要看,你們就給他看嘛,就是你們往年上交的那一版。”
宇喜多家有兩本賬目,第一本賬目對外公開,基本是在表高的基礎上稍加修飾,第二本賬目就是秀家手中這本供秀家查閱的領內實際知行數。
這種事情放在後世,就相當於一家公司有兩本賬目,一本應付檢查,一本用於實際內部經營,絕對不合法。
但是放在封建社會,這可就不是一件稀罕事兒了,天下豪族多少年養成的習慣,都會給領主兩本賬目。
別說大名家了,就算是下面的豪族上報上來的知行數,又有幾個是準確的?下面的豪族扣一點,大名再扣一點,天下人獲得的知行數早就不知道偏差到哪裡去了。
也就宇喜多家前兩年修訂了法目,對隱瞞田畝要進行嚴懲,並且經常抽檢知行數,才讓下面人報上來的資料稍微真實了一些。
但是這無礙秀家提供一份虛假的資料給上面檢查啊,秀家實在不明白戶川秀安為什麼要因為這點小事將他叫住。
“但是前田大僧督像我們暗示,想要查閱另一本賬目。”宇喜多詮家在一旁說道。
聽了詮家的話,秀家的右眼皮就是一跳,有些緊張的問道“事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