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備前宰相> 第七十二章 宇喜多家的武士階級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七十二章 宇喜多家的武士階級 (2 / 2)

戶川秀安被秀家說的啞口無言,特別是最後那句“從自己的知行中分出部分賞賜有功將士”直接將他懟了回去。

戶川秀安老政治家了,自然知道秀家這是在提醒他注意分寸。

現如今整個宇喜多家上下就好似一個渴望戰爭的機器,你戶川秀安如果一定要組織的話,就是和那些渴望知行的低階武士對著幹,小心被憤怒的萬餘武士眾撕成碎片。

儘管理念上有些許不同,但是戶川秀安受到秀家的威脅後無奈只能選擇妥協,向秀家行禮道歉。

戶川秀安畢竟是宇喜多家的筆頭家老,秀家雖然對他進行了警告,但是依然給他了面子,沒有在這種小事上抓著不放,讓他繼續彙報接下來的事情。

看到秀家寬恕之後,秀安這才放寬了剛剛提起的心,向秀家繼續彙報到“殿下離去時候正好是秋收之時,我等也用這兩個月對本家控制下的各個領國重新進行了檢地。”

“這是各地知行資料。”說罷向秀家遞上一本厚厚的賬目。

秀家接過賬目緩緩開啟,對著戶川秀安說道“肥後守,上面的內容我等下會詳細看得,現在先撿緊要的說吧。”

戶川秀安得令,向秀家逐步介紹道“經天正十三年勘驗後,備前8郡知行小計25.4萬石,較上年略有增加,主要是高津、邑久兩郡開墾荒田最多。和氣、赤坂、磐梨等郡由於北部多山,荒田的開墾工作比較困難。

已經按照殿下的想法,沿著山勢開墾梯田,不過遇到了水源如何運輸的問題。今年梯田莊稼的長勢有些艱難,許多百姓都不願意再繼續開墾山上了。”

秀家這裡打斷了他的繼續稱述,開口說道“遊戲沒有嘗試過從山泉引水的方式呢?”

“嘗試過了,可惜情況並不理想,並且還為此引發了山上梯田戶和山下平田戶關於水源爭奪的問題,特別是太宰大人的伯耆,為此還引發了村莊之間的戰爭。”

秀家聽到這裡眉頭一皺,伯耆國位於山陰,知行數目低科不僅僅是因為火山灰堆積的問題,最重要的就是中國山脈阻隔了太平洋暖流,使得伯耆全年不能得到充足的降雨。

贊岐國多平原,但是農業發展受阻的主要原因也是因為這一點。從這一點來看,山陰諸國和贊岐一樣,與明國的太行以西非常相似,這是自然條件決定的。

秀家聽聞也只能無奈的嘆了口氣,他知道戶川秀安說的都是事實。

中國南部彩南、閩越之地之所以丘陵開採梯田大行其道,最大的原因就是因為受到從南部吹來的暖流影響,有著充足的降水,可以為梯田提供天然降水,但是這一點在日本卻是渴望而不渴及的。

忽然,秀家靈光一閃,想起了後世贊岐國之所以在高松藩手中成為40萬石的大國,就是大肆興修水利的結果。

贊岐的水利修起來和別國有許多不同,別國都是因為江水氾濫,使得降水兩側成為無用的淤泥沼澤。為了將江水兩岸肥沃的土壤開墾為良田,同時也是為了遏制江水氾濫,這才興修水利。

但是贊岐國不同,贊岐國受南側龍王山脈和贊岐山脈阻隔,擋住了從太平洋吹來的暖流,使得當地的降水量極少,真個贊岐國有許多河川,但每個河川的水流量都很少,許多河川甚至可以直接淌水過河。

而高松藩在受封贊岐之後想到的辦法就是廣挖水坑,將天上的降水資源聚集起來,等到需要用水灌溉之時,直接從這些水坑中取水。這也是為什麼現在贊岐被稱為“千池之國”的原因。

當然這樣的潭水也存在問題,那就是潭中之水多是死水,不能供人引用。

於是在經過幾代人鼓搗之後,用窄小的溝渠將鄰近的池水聯結在一起,有將他們聯結到附近的河道之中,每季度無論水位儲存如何都會開閘放水一次,每年雨季來臨之前會有一次大放水。

同時,聰明的贊岐國人在這些水池中養上魚蝦,用魚蝦來驗證池水的活性,每年秋冬結節,都活又一次大範圍的捕撈,這也成了日本人工池塘養魚的先例。

在高松藩開挖水池之前,數代贊岐國人對於知行的增加都停留在開墾荒地上面。而贊岐之地多平原,本來應該是最好開墾的地區,可是在歷經數代人開墾之後,才將將17萬石左右的知行數目。

直到高松藩轉變思路,將部分產量不高的田地收買回來,將他們重新開挖為積水池。

雖然在一開始會影響當地的知行數目,但是幾年之後,高松藩的知行就有了跳躍式的增長,等到幕末時期,贊岐的總知行數高達45萬石,再也不是那個空有平原卻異常貧瘠的領國了。

秀家就想到借用這2.0的技術,提升贊岐的農業水平,隨即秀家便將自己的想法向戶川秀安合盤拖出。“肥後既然就是贊岐的領主,那麼這個計劃就交給肥後負責吧。正好可以利用今年開春之前的時間,先開挖一些水池看看效果。

時間確實有些緊迫,關於引水渠的普請空有暫時押後,先將積水池開挖出來吧。

至於梯田的問題其實也可以用近似的辦法,讓他們在山頂挖出一個大池塘進行積水,等到需要灌溉之時取用不久可以了嗎?”

此刻的秀家和戶川秀安都沉浸在問題被解決的喜悅中,絲毫沒有察覺這個計劃中的問題。

秀家只是將明國的經驗照搬到日本來,但是卻忽略了兩地的地理差異。明國可以梯田種植的地區多是南部丘陵地帶。

這裡雖然多山,但是山體外部有一層厚厚的積土層,開挖較為容易。但是日本的山體大部分都是由於火山噴發而成的,山體多為堅硬的岩石。

千百年年的風水雨打只不過使得表面出現了少量沙化,能在山上終止起來的也多是灌木、針葉樹木和竹子,想要種植經濟作物確實有些困難。

特別是開挖梯田的問題,由於山體外部缺少積土層,只能開鑿巖石山體,這樣耗時耗力討不到好。

像伯耆這樣的火山灰好山勢為主的領國,一座大山佔據了領內一半的國土,真正農業大開發要等到明治之後。

正是人工建造積水池的出現才讓伯耆國儲存雨水成了可能,再加上從周邊領國運來適宜耕種的土壤,才使得人們在大山周圍開墾梯田成為可能。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