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備前宰相> 第十九章 家臣集往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十九章 家臣集往 (3 / 3)

但是有些家臣自發的願意住到岡山來,我也會為他們在二之丸和三之丸提供土地或屋敷。如果他們不願意住在城內,在城下自購土地建房也是可以的。

但是我計劃在不久後正式提出《家臣集往》,要求各家的家主都必須到岡山居住,特別是萬石以上的大名格。

你也知道,關白大人給你們定下的知行是4萬石,那麼自然而然要遵守本家的規矩。當然,如果你不願意參與本家的行事的話我們另當別論。”

其實秀家的“家臣集往”和“鎮國家老”制度是互相沖突的。

秀家既希望萬石以上的大名格家老生活在自己的眼皮子低下方便監督,又希望在遠國有人可以在自己作出反應之前,替自己暫時做主。

自古以來,約束下屬和給予下屬自主權就是兩個不能兩全的選擇,就秀家現在有兩個想法。

其一就是由於鎮國家老的特殊性,除了需要在岡山總管政務的戶川秀安和參與配合的明示景親外,其他的家老全部就藩,每個季度回來幾天議事。

這麼做的好處很明顯,就是鎮國家老可以更好的行事職權。

第二個想法類似桃山時代秀吉對於大名集往的要求。即家督必須在大坂居住,領內的事物交由家老和嫡子管理。

這麼做的弊端很明顯,歷史上的經驗告訴我們,這樣會使得被集往的大名對主家離心離德。

捫心自問,你作為領主,不能掌握領內事務,成為了空有名頭的虛銜,會不會擔心家臣在領內造反?

要知道武士階級最初可都是公卿家在全國各地莊園的泥腿子管家,公卿家沉迷京都紙醉金迷的生活才使得他們對各地莊園掌控力減弱,最終被土地的實際控制者武士階級下克上。

桃山時代,秀吉也要求各地大名到大坂集中居住,那些大名怎麼可能不擔心家中的領地被那些豪族折騰成什麼模樣?回去之後領地還姓自己的嗎?

於是在桃山時代有一個特別有趣的現象,那就是經常有正值壯年而選擇隱居的家督,讓名義上家督的是兒子去大坂參勤,自己則退回到領地於幕後掌握一切。

畢竟是隱居了,再出來管理領地的事物,會給豐臣秀吉留下改易的把柄,因此領內的事物名義上是由老家督時代的老臣合議制定,實際上還不是老家督一句話的事情?

德川家康本人就是這個政治形勢的最大受益者,因此他很明確的知道其中的弊端。

豐臣秀吉家臣集往的形勢根本不能有效的對大名家進行約束,德川家康索性賣個面子,讓各地大名每隔一年前來大坂參勤交代半年,以此來強調德川幕府和底下大名之間的紐帶。

要只是身處九州最南端的鹿兒島藩島津家,前往東京的單程就得3個月。在沿途要保證島津作為60萬石大名的儀仗,因此每一次參勤都消耗很多,漸漸地,參勤成了德川幕府消耗大名實力的一種辦法。

秀家想了想準備在德川幕府的基礎上作出適當的變更,以要求各家臣來岡山集中居住。

首先秀家麾下領國間的距離並不遙遠,即便是封在最遠中伊予久米的龜井茲矩。其領國到岡山的路程最多不過15天罷了。

因此秀家準備將東伊予、伯耆、因幡三國分為遠國,這三國的大名、豪族,不論知行多寡,必須每半年需到岡山參勤交代2個月,算是路程,平均一年有5個月的時間在岡山或者路上消耗。

而贊岐、備中、美作三國的家臣,他們的路程較近,大部分地區5也就5/6日的路程,因此就必須要分開規劃。

凡是3日內路程的家臣成為近國,與備前領的家臣一樣,被嚴格要求在岡山居住,如果必須要回去處理領地的事物,則需要向秀家或者家老聯席會請假。

而3日以上的路程的家臣,為中國,准許其每季度回到領內管理1個月。

當然為了保證對豪族家臣的約束性,秀家還準備要求家臣們在迴歸領地的時候,提前將人質送到岡山的居館。

雖然這麼說會顯得有些薄情寡義,但是這是戰國時代必要的防範意識。即便是向秀吉和德川家康也是這麼要求的。

至於鎮國家老,就是另一種說法了。

前文已經說過,由於其特殊性,負擔著一定的特殊使命。因此秀家準備特許他們在所屬領國長久居住,參勤交代規則不管遠近一律參照遠國標準執行。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