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家是知道長宗我部元親牛鼻子的脾氣的,想讓他拉下面子親自出迎是不可能的,如今派他兒子前來,恐怕也是被秀家打怕了的結果。
只是此時此刻,無論是家老谷忠澄還是長子信親,都沒有給秀家一個確定的態度,長宗我部家到底降不降?
故秀家刻意擺起臉色,用略帶譏諷的語氣說道“這是做什麼,如今我們兩家還是敵對方,信親殿如果此次前來是要下戰書的,我秀家自當奉陪到底,你們現在這個態度倒是使得我摸不著頭腦了。”
秀家認為,信親的話術就是在淡化長宗我部家與羽柴家的敵對關係,淡化向持有五三桐紋的蝗軍動刀兵的大逆不道的壞名分,為自己之後的談判留下一定餘地。
秀家是刻意提起兩家敵對的關係,讓他的如意算盤落了空。眼見秀家不吃這一套,信親只能忍痛承認兩家敵對的關係,並認下戰敗的結果,正式像秀家請求投降。
正所謂伸手不打笑臉人,既然接納了長宗我部家的請降,秀家也就沒有進行更進一步的追究,而是對著信親說道“從今往後,你我就是同僚,正是攜手共進,為大納言平定天下的時候啊。”
秀家在大豐城停歇一晚,第二天一早在長宗我部信親的指引下,前往岡豐城正式接受元親的投降。
2萬5000大軍在岡豐城下駐蹕,秀家吩咐眾人就地紮營,為了表示對長宗我部家的尊重,秀家派遣家老花房正幸入城,與元親正式商議和談事宜。
其實沒有什麼好商談的,秀家開出的條件無比優厚,元親既然已經派了長子信親前往大豐城迎接秀家,自然是已經選擇接受秀家的要求,如今花房正幸入城,不過是交接相關材料罷了。
這段時間,信親全程都在秀家身邊陪同,算是長宗我部家交到秀家這邊的質子,從這點來看,秀家確實接收到了長宗我部家的誠意。
“鄉下大名,不識英雄,去年在贊岐戰場上誤撞了殿下還請原諒。”待到眾人散去,信親特意挑人少的時候向秀家告罪道。
“有幸得見殿下英姿,頗為膜拜,因此暫留殿下馬印與陣旗,實在是無禮之舉,如今信親正式向殿下請求,將馬印無陣旗下賜,我願以殿下為榜樣,保境安民,守護一方。”
秀家一開始還沒反應過來,直到信親說完之後這才明白他所說的意思,原來是要為去年衝擊秀家本陣搶走馬印與陣旗向秀家道歉,並且給了秀家一個很舒服的臺階下。
秀家現在是羽柴家麾下第一大名,其擁有的實力僅此於秀吉本尊。
再加上他年級不大,可以遇見他今後必然成為歷史上類似上杉、細川之流,成為新幕府的核心大名,管領之尊。
長宗我部家既然要投降,自然是準備儘可能的靠攏上去的。畢竟相比較別家,這個大腿算是熟悉,也算是輸的心服口服了。
但是作為長宗我部家的繼承人,信親與秀家之間有著一道坎,那就是在去年贊岐之戰中信親衝擊秀家本陣奪取的馬印與陣旗。
對於武士而言,馬印與陣旗就好比自己的第二條生命,許多武士把自己的武運寄託與陣旗與馬印之上,馬印被奪就好比自己武運終結。
對於對於秀家而言,被奪取秀家的馬印陣旗,這是秀家永遠的痛,也是秀家一身的黑點。
此時此刻,秀家不提,不代表秀家心裡已經放下。儘管靈魂來自後世,但是秀家畢竟在這個時代生活了十幾年,對於此事還是有些芥蒂的。
對於信親而言,下冊自然是故意不提,等待時間的流逝,秀家或許終有一天會忘記,但是與長宗我部家的關係必然不會親近多少。
中策則是將這些東西送還給秀家,之所以說是中策,是因為當初長宗我部家為了宣揚自己的勝利,可是拿著這些東西大肆宣揚過的。
如今把東西還給人家,多少有一點故意提起此事,傷口上撒鹽的操作,甚至在秀家看來,這不僅不是中策,更是比下策還要爛的計劃。
信親很巧妙的避開了兩個常規選項,而是以向秀家請求下賜的方式,讓秀家的馬印和陣旗永遠留在長宗我部家內。
對外就說這是秀家於戰場上看到信親勇猛,特意賜給信親的,說出去可能覺得不符合邏輯,但是隻要稍加美化加工,必然又是一起龍與虎的佳話。
最重要的是,秀家不僅可以保住顏面,長宗我部信親更是能拉進自己和秀家的關係。
稍加思考之後,秀家就相同了其中的關節,心中暗道,這個小子很上道啊!
既然人家主動請求,秀家當然沒有不同意的道理,在家臣的見證下,正式“承認”這些代表著自己武運的道具是自己“送給”信親的,倆人還宛如好兄弟一般勾肩搭背有說有笑
待到下午時分,花房正幸在谷忠澄的陪同下出城,對於外界來說這算是正式宣告兩家的和解,經歷數十年戰亂的四國之地,終於開始走向和平。
秀家雖然對元親沒有親自出城請降表示微詞,但是此刻與其子信親交談甚歡,對於這點細枝末節之事,也就不多有在意了。
當花房正幸倆人回來,秀家迫不及待的讓倆人呈上議和的條文,其上內容與秀家此前開出的條件分毫不差,元親甚至都沒有進行討價還價,從這點來看秀家確實開出了一個非常豐厚的條件。
待花房正幸之後,是谷忠澄代表元親上將土佐國檢地和軍役狀,這個環節本是請降過程中一個流程,秀家只需要作勢隨便翻動幾頁,隨後點頭表示認可,最後在協議上簽字畫押就代表協議達成。
但是就當眾人期盼著戰爭結束,即將開始敘功,士卒們也可以回到闊別已久的家鄉的時候,長宗我部家的請降環節卻在這裡掉了鏈子。
眾人注視著秀家,清楚的看著秀家從作勢般隨便翻動幾頁賬目,再到仔細翻閱;面部表情從歡笑到強顏歡笑,再到震驚和憤怒的過程。
眾人心中一致想到:“壞了,賬目上出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