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就秀家掌握的東半國來看,伯耆東半國石高應該在8萬石以上,由此可以看出太閣檢地時候上報的13萬石是多麼的虛假。
有些小夥伴可能對宮莊元春這個名字感到陌生,那我說他另一名字大家一定就知道是誰了——他就是後世的關原飯神吉川廣家。
元龜三年(1572年)吉川元春的三子元家入繼吉川氏庶流宮莊氏。織田信長死後,羽柴秀吉迅即成為了天下人。
毛利家為了保持和秀吉進行友好外交,將元家以人質的身份被送至羽柴秀吉,與同為人質的小早川秀包一起長大。
天正十五年(1587年),由於兄長吉川元長在父親元春死後一年於九州島津征伐之陣中病死,次男元氏繼承了繁澤家,所以元家得以繼承了本家吉川家。
毛利輝元將毛利氏的“廣”字賜予元家(“廣”字出於毛利氏的祖先大江廣元的名字)。從此宮莊元家正式易名吉川廣家。
——————————
八上城背靠船上山餘脈,面朝大海,正好堵在山陰線之上,這裡是溝通山陰的重要道路,背後的大山向內陸延伸到高田城下,吉川元春想要繞擊秀家必須先拔下美作高田這座釘子。
但是與三浦貞廣不同,秀家對於岡利勝充滿信任,這就阻隔了吉川元春攻擊秀家後背的可能。
只有一條路可選的吉川元春,必然會選擇山陰本線來到八橋會戰秀家,加上投降秀家的山田重直,秀家這邊一共有1.75萬兵力,對面吉川元春只有1.55萬人,從數字上來說,優勢在我。
秀家趁著這段時間吩咐士卒看法木材,建造更多的投石機,並且收集石頭作為彈藥。同時面對本家不善近戰的情況,秀家學習織田信長在長筱之戰的情況,在八橋西部開挖壕溝,設定木柵欄,準備依靠遠端火力消耗吉川軍。
三月17日,吉川元春終於進駐八橋西部赤崎城,三月18日,兩軍第一次在戰場相遇。
赤崎方向,吉川家1.5萬軍勢屹立在元春的九耀巴紋的旗幟下,陣前不斷有武士騎馬奔跑,鼓舞士氣。最前面第一陣是宮莊元家的伯耆軍團3200人。
秀家這邊,自己坐鎮八橋城內,城外主要以上道備,御野備、津山備為主力,配合美作豪族、邑久眾為第二陣,全軍共8000人。
伯耆之戰正式打響!
——————————
題外話
我今天看了下我書的成績,到今天寫書正好一個月;寫了61章,21萬字;隔壁的上杉立志紋寫了2個月189章39萬字,我們倆的推薦,評論區討論度、月票數量、出圈指數是天差地別的。
我曾經以為會有很多讀者不喜歡那種無雙無腦文,但是我發現我錯了,這兩天經常有書友在評論區發問侵朝、日本人殺了的問題,看來在很多書友眼中,那才是真實的日本。
本書寫到現在,秀家幾乎沒有親自上戰場殺過人。一來是秀家年級確實小,而來是我眼中的秀家是君子不立危牆之下的智將,不是衝鋒陷陣的莽夫。
我眼中的秀家要做的不是百人敵,而是可以改變天下大勢的天下人。
但是拋開上山那本不說,信長兒子和我爸爸那兩本小說熱度都比我高好多,綜合來看大家卻絲毫更喜歡無雙爽文。
我也知道我的小說有很多問題,比如分段不清、錯別字,標點問題等等,這也是很多書友看不下去的原因。
而且我對比之後發現,確實寫我爸爸的《太平記》在細節描寫上非常出色,作者是一個文學功底很深的人。能獲得那樣的成績真的很不容易,加油!
我也希望我寫的《備前宰相》可以成為日本戰國小說中的一股清流,改變無腦砍人的無雙套路,讓戰爭與政治,真正的變得“智”起來。
我不求月票,我不求打賞。如果我寫得好,大家當然會自發給我;如果我寫的垃圾,沒人看這本書也是我的問題。謝謝大家的支援!
此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