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系統提示應聲彈出,“機關術符合要求,破解上方機關可收取損壞的定龍樁。”
還有這回事?
風亦飛不禁一怔。
雖然不知道定龍樁還能有什麼作用,但材質特殊,似乎是件好東西。
之前唐黴以他身上的膿液腐蝕定龍樁,就沒見有出這提示。
多半是系統預設定龍樁徹底毀壞了的緣故。
這提示的上方應該不是指柱身上端那以龍鱗龍眼開啟機關的樞紐。
斬斷柱子後,都沒見再沉下來,無疑,上邊肯定是還有鎖死的機括。
一躍而起,再度啟動了機關。
定龍樁緩緩的升起,留下了近兩丈的虛位,可見沒入地底蠻深的。
也懶得跑樓梯了,風亦飛縱身而起,身形如陀螺般急轉,一式鋒芒鑽破就穿透了樓板,就如打穿一張薄紙般輕鬆。
落到二樓,抬頭一望,就發現了不對,以定龍樁拔升的幅度,天花板實在低矮了些,裡邊肯定是有一片空間,方便收藏安置機括。
再度擊穿天花板掠了上去,放眼所及,四面都是吊輪鐵索,十數條手腕粗的鐵鏈拴在定龍樁的頂端,另有機關裝置繞在定龍樁周遭,落到位了或是提了起來,就自行鎖死固定。
探查機關自行啟動,金色的小齒輪標記出現在了三處。
風亦飛檢視了下,要破解倒是不難,就是開了殼子上的三個機關鎖,卸掉外邊的鐵殼子,再拆解裡邊鎖定的機括,然後切斷拴著定龍樁的鎖鏈就可以了。
暴力破解卻是不行,三道機關鎖都有連著裡邊另一個機括,強行毀壞只會讓裡邊的機關徹底卡死。
風亦飛依著金色齒輪標記上的提示,三下五除二就解開了機關鎖。
“咔嗒咔嗒”幾聲響,厚實的鐵殼散成了幾塊,墜到了地上。
佈下這機關的應是位大師級的人物,鉄鑄外殼上沒有裝一點卡銷,就像是孔明鎖一般直接砌上去的,嚴絲合縫,貼合緊密無比,一開啟機關鎖,就自然而然的散落。
裡邊是大小齒輪各有八個,立著的有,平著的也有,遞相鉤鎖,犬牙相制,勾連在一起。
或許有人會說,古代哪有齒輪啊?
其實古代是有齒輪的,指南車就是運用了齒輪傳動系統,東漢的張衡,也就是發明地動儀的那位,他所製造的記裡鼓車基本原理就和指南車相同,那時的齒輪多數是以青銅鑄造,比不上現代的精密,但也初具了雛形。
在《宋史·輿服志》記載比較詳細,差動齒輪原理在1800多年前就為張衡所應用,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說英雄的遊戲策劃一貫都很注重細節,連間茅廁都要搞得原汁原味,這機關裝置當然也是弄得像模像樣。
玩家就方便很多了,機關術練到了境界,就能依著彈出的標記輕鬆拆解。
讓風亦飛感到意外的是,這些立輪、平輪、旋風輪等物事所用的材質很是不凡,黑黝黝的看著不起眼,但都是以玄鐵鑄成。
玄鐵可是用來打造武器裝備的珍稀材料。
不怪得唐門中人不怕機關卡死後會被人輕易破開。
確是財大氣粗!
無彈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