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營寨中原本屬於桓溫、由他指點戰場的點將臺,就變成了臨時的戲臺子,隨軍的戲班子技術水平可一點兒都不差,都是壽春城中正兒八經的名班。
上臺主持的河北軍偏將朗聲說道:
“自開戰以來,你我二軍皆緊張有餘、放鬆不足,今日總算塵埃落定,我等也已經有許久沒有機會看戲了。
都督有令,軍中將士,無論敵我,皆在同一天空下,都是都督愛護之子民,所以這戲也來給你們演一遍,都好好珍惜!”
戲子們次第上臺,咿咿呀呀的聲音響起。
軍中將士都是血氣方剛的小夥子,哀婉愁怨的自然不願意聽,英雄美人、沙場爭鋒才是極好的。
因此今日演的正是壽春戲班子不久之前才編出來的新曲目——《四面楚歌》。
臺上四邊,幕後,有楚地歌聲緩緩響起,也不知是有幾人藏在幕後歌唱。
沒有伴奏,但歌聲嘹亮。
雖然唱的是楚歌,可這清唱的背景加上渾厚的聲音,竟然真的營造出千萬人同時歌唱的效果。
再看那戲臺上的霸王,手持長劍,劍脊折射臉上的愁容:
“力拔山兮氣蓋世······”
他在臺上徘徊幾步,無論向何處走,似都有歌聲如牆,阻攔前進,最終只能並指在前,喟然長嘆:
“······虞兮虞兮奈若何!”
而他對面的水袖長裙女子,一樣手持長劍,踏歌而舞,身姿曼妙優雅。
但因為人盡皆知虞姬的結局,所以看著這佳人劍舞,一時間真的沒有人想入非非,反而不知不覺的隨著這歌聲,帶入到了戲臺上,彷彿自己也成了那長嘆無助的西楚霸王,而自己的心上人正徘徊在眼前,笑容悽婉。
一曲舞罷,虞姬拔劍自刎。
四周楚歌驟然更迭,變成戰鼓聲,殺聲隨之四起,惹得不少俘虜下意識的就要起身,但很快就聽到了看守的關中士卒呵斥聲,茫然四顧,方才意識到自己是在軍營裡,不是在戲臺上,而身份也不是臺上的西楚霸王。
心中的佳人不知是否平安無恙,而自己此時身陷囹圄,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和佳人再見?
就連桓溫,也一時間抿嘴沉默,顯然他也想起了自己的家人。
當然,不是那幾個一想到就血壓上頭的好兒子,而是風雨同舟這麼多年的老妻。
南康公主雖然脾氣不好,而且還是陰陽語大師,但是那也是同床共枕的這麼多年夫妻······
自己這些年做的這些事,終究是對不起她,卻還要連累著她一起蒙受刀兵之禍。
為人主、為人帥、為人夫、為人父,都未曾成功,還真是失敗啊,甚至比不得那也至少曾煊赫一時、號令天下的西楚霸王。
火前聽新曲,心中自不同;塵埃中回首,怎不起波瀾?
臺上的劇情已經推進到了烏江,悲壯的聲音中,隱隱傳來烏騅馬的嘶鳴,臺上的燈籠恰似夕陽,照在霸王身影上,他舉目遠眺,似是在想他的江東父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