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至於現在關中追兵衝到雄城之下,望而生嘆,唯有等待後續援軍抵達。”
蔡系也是關中都督府的老熟人了,之前杜英南下京口,曾經把他和司馬恬一併抓獲,司馬恬不發一言而蔡系破口大罵,最終杜英倒也沒有為難這個喊著“我蔡家也想共天下”的年輕人,反而直接將他放了回來(注:第一二四零章)。
已經做好投水、咬舌、絕食等一系列自盡手段,只等著青史留名的蔡系,茫然回到建康府,迎著一種揶揄的目光,方才回過味來:
杜仲淵這是覺得他是個廢物,所以連殺都懶得殺!
覺得自己受到侮辱的蔡系,幾次主動請纓要和杜仲淵一決高下、親自率軍進攻京口,但······司馬昱其實在這個想法上已經和便宜女婿達成一致,所以一直把蔡繫留在身邊,一副委以重任的模樣。
總不好傷了蔡家的心。
因此除了蔡系之外,別人都對此事心知肚明,此時看蔡系信誓旦旦的模樣,無不忍俊不禁。
關中輕兵冒進有可能不假,但是這本來就是關中軍隊最擅長的戰術,且看杜英當年千餘騎兵就敢狂奔千里,直插京口,所以只要其以輕兵出擊,定然是最精銳的那種。
已經聞風喪膽的城中守軍,憑什麼能夠和關中輕兵打的有來有回?
唯一的可能就是關中軍隊在讓著荊州兵馬,甚至是在用這種方式在幫助他們挽回已經為數不多的自信,讓他們覺得這一場仗還沒有見分曉。
“杜仲淵是打算圍城打援。”謝安緩緩說道。
蔡系張了張嘴,想要說什麼,可司馬昱已經眼神示意他,他只好悻悻然退下。
司馬昱接著看向謝安,作洗耳恭聽模樣。
謝安接著說道:
“只要兩座孤城還在,荊州各家以及大司馬府就會覺得事情還有轉機,會向荊南、向江左求援,恐怕求援信已經在路上了,說不定一兩個時辰之後就能見到。
那麼······救,還是不救?”
謝安提出的這個可能顯然更切中實際,一眾人面面相覷。
杜仲淵好大的野心,拿下荊州還不夠,竟然還在圖謀吃朝廷一口。
司馬昱嘆道:
“江陵和武昌是荊州的象徵,也是荊州最後的顏面了,所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杜仲淵這是設下了明謀陷阱,容不得我們不踩進去啊。
尚書覺得,應該怎麼救?”
謝安沉聲說道:
派人去談吧,拖延時間,保住這兩座城,給荊州各家抓緊收攏兵馬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