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坦之一手一份,將兩封文書同時推到了王猛的身前:
“一個好訊息,一個壞訊息,刺史打算先看哪一個?”
枋頭已經被王猛一把火燒的乾淨,不再適合駐兵,所以王猛留下隗粹駐紮在漳水上,掩護鄴城的... ... ?
南側側翼,同時自己帶領主力回防鄴城。
鄴城的守將都已經被鄧羌帶走了七七八八,留下來主持戰事的文武官員分別是王坦之和朱序。
朱序一直頂在滏水前線,所以鄴城的種種事務都落在了王坦之的肩頭,再加上慕容垂正向鄴城開進,慕輿根則更是直接在滏水和朱序對峙、大戰一觸即發,所以王坦之更是頭疼。
他只是一個文官來著,再幹幾年都快成武將了······
王猛的到來,可算是讓他鬆了一口氣,明明敵軍壓境,臉上卻久違的出現了笑容。
王猛隨手拿起來代表好訊息的那一封:
“奮戰多日,還是先振奮一下。”
王坦之自然是不信他的,王猛又不是今天剛到,昨天就來了,只不過王坦之並沒有打擾他,而是把時間留給了一樣分隔兩地的小夫妻。
不管王猛的奮戰到底是在哪裡奮戰的,王坦之覺得這傢伙完全不需要振奮。
“大司馬人事不省······”王猛緩緩念出來,合上了公文,看向王坦之,“這真是······”
“天命所歸。”王坦之直接說出了答案。
最能和杜英競爭皇位的桓溫,已經昏迷,活不活的下來還是一件懸案,而桓溫的昏迷、桓溫的失敗,不脛而走,只會讓原本還在觀望的人不約而同的倒向關中。
天命,徹底歸於關中,歸於都督了。
“大司馬醒來之後,環顧四周,眾叛親離,而且荊州沒有救成功, 自己還跑到了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兩淮,不知道會不會被氣得吐血。”王坦之接著打趣道。
“大司馬的確是個值得尊重的對手。”王猛翻著公文,隨口回答。
王坦之會心一笑。
這種評價一般都出現在擊敗對手之後,多多少少得給對... ... ?
方一點兒面子。
倒不是指望著對方還能有一天還個人情,而是為了凸顯自己的胸襟,也藉助抬高對手來凸顯自己更強大。
王猛一句話,也等於定了關中報紙的宣傳基調——如實報道,甚至對桓溫表示慰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晉末多少事】 【】
王坦之心想:都督肯定也會贊同的,這一對師兄弟在這種嘴上吃點兒虧、實際上佔大便宜的事上從來出奇的一致。
“都督讓河洛軍放棄深入兩淮是對的,局勢如此,朝廷和大司馬府定然會齊心協力對抗我軍,而不再進入淮北,反倒是把大司馬府和朝廷都放在淮北,讓他們自己去爭奪地盤,鬥去吧。”王猛笑著說道,“如此一來,河洛軍就能北上重返河洛休整,都督也能夠把更多的兵馬帶來河北。
陳留、洛陽等地的郡兵,經過此番大戰,想來戰力都有多鍛鍊,餘也算是有更多的把握了。”
王坦之也沒來得及細看,登時驚訝的問道:
“陳留竟然還有郡兵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