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要撤退了。”劉牢之提著刀走到苻黃眉身前,“糧草輜重連夜轉移,為我水師斥候所知。”#b... ... ?
br#“騎兵也探查到了其損失最多的右軍已經提前撤退,營寨空了,估計也是昨天晚上走的。”苻黃眉回答。
“現在可是進攻的好時機,敵我兵力這樣折算下來相差無幾,而且敵軍恐已經都知道了要撤退的訊息,人心浮動之下,難以再戰。”劉牢之提醒道,躍躍欲試。
苻黃眉卻出乎意料的拒絕了:
“桓豁的性情,或許組織不好一場進攻,但是能夠組織的好一場防禦,還能組織的好一場撤退,所以想要在其進攻的時候尋覓到破綻,擊破之,並不難,但是想要在其撤退的時候擊破之,反而有可能正中下懷,不可取也。”
劉牢之皺了皺眉:
“那之前進攻的時候,苻帥怎麼沒有尋找機會?”
“何必賭這一下呢?”苻黃眉笑道,“餘有十成的把握能夠守住營寨,但是隻有五成的把握可以擊潰進攻中的桓豁,而只有三成的把握可以儘量減少我軍的傷亡,所以有很大的可能是我軍傷亡重大,但敵軍只是稍稍受挫,那樣下一次進攻可就守不住了。”
劉牢之無奈:
“苻帥和桓豁倒是棋逢對手、將遇良才。”
“不過也不用遺憾,還有進攻的機會。”苻黃眉笑眯眯的說道。
“願聞其詳。”
“桓豁之所以敢這樣大搖大擺的撤退,想來一是因為有所防備,因此我軍進攻也能及時反制, 二是因為其覺得我軍一定也坐不住想要回援河洛,所以此時撤退,大家各做各的去,餘沒有必要繼續和他死磕。
既然如此,餘倒不如先遂了他的心意,各軍開拔啟程,準備北上。”
“那看來就是假的北上了。”劉牢之嘆道。
“不錯,藉由水師,走淮水,溯流而上,再轉進淮西,自義陽入隨縣(今隨州),少將軍以為,相... ... ?
比於桓豁,孰快孰慢?”苻黃眉問。
“這······雖是逆水行舟,但淮西多山,走水路到底還是一條捷徑,能夠搶在桓豁之前抵達。”劉牢之回答。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晉末多少事】 【】
“是也,所以桓豁認為餘會北上,或者南下搶奪梁郡,可是餘偏生要在他前面等著他。”苻黃眉笑道。
“隨縣是個好地方啊。”劉牢之已經走到輿圖前,“向北是襄陽,向南是江夏,若是苻帥佔據隨縣,則我軍自三個方向同時壓迫沔水,荊州說不定真的可以收入囊中!”
苻黃眉微微頷首:
“本帥正有此意。”
“但河洛······”劉牢之愣了愣。
這樣把都督丟在河洛,合適嗎?
苻黃眉解釋:
“河洛之於都督府,荊州之於大司馬府,哪個更重要?餘南下的時候,都督就曾經提醒,關中之腹心,永遠在長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