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晉末多少事> 第一七三二章 本就要靠自己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七三二章 本就要靠自己 (2 / 2)

“枋頭一戰,本就在預料之中,指望著別人能夠抵擋和拖延,並不現實,有可以,沒有也無妨,說到底還是要靠我們自己,只有這樣得來的才最腳踏實地,不是麼?”

隗粹也釋然,咧嘴笑了笑:

“刺史儘管吩咐。”

————————

自從杜英崛起於關中之後,就一直在致力於挖桓溫的牆角。

從武將之中的前鋒重將謝奕,到諸如朱序這種軍中骨幹,再到袁方平這樣的新銳,的確被杜英挖走了不少,甚至就連文官也有跳槽到杜英那邊去的,羅含、張湛這些都是代表,只不過文官這裡大家倒不是很詫異,畢竟這些所謂的大司馬府幕僚,多半都是桓溫在荊州強行徵召的本地有名望之人,以求能夠宣揚自己的愛才之心。

因此桓溫也沒有指望著他們能夠為了自己盡心盡力。

甚至桓溫都還曾經徵召謝安進入自己的幕府,完全就屬於看你有才、還有潛在的威脅,就來本郡公身邊老老實實待著的模式,只不過那一次徵召被謝安的適時出山入朝巧妙化解了,否則說不定謝安現在還被桓溫拉扯在青州不放呢。

而杜英這種持續不斷的挖牆腳行為,也導致桓溫軍中中高層將領的缺位。

再加上荊州世家以及江左世家、皇室等等都在想方設法的蠶食桓溫的這支軍隊,往裡面安插自己人——他們也不是沒有想著去分化和蠶食關中軍隊,奈何杜英很有先見之明的在關中軍隊東出函谷關的時候就在軍中推動制度改革,強化都督府對軍隊的領導,弱化軍隊將領對軍隊的掌控,所以只是拉攏將領,並不能真的改變一支軍隊的歸屬。

可是桓溫這邊顯然是沒有資格和餘力進行軍隊改革的,他的軍隊來源太過複雜,而且在之前屯駐姑孰期間以及進攻青州期間為了能夠儘快佔據兵力優勢,形成泰山壓頂之氣勢而實現不戰而屈人之兵,桓溫一度大肆徵兵、拉壯丁。

當然,這也是這個時代招募兵馬最常見、也很合情合理的做法。

但自然也給了各方向內安插自己的人機會,更是導致桓溫軍中良莠不齊、心懷鬼胎者不知多少。

偏偏對於桓溫這般虛張聲勢的現狀,也有所察覺,所以之前在江左,朝廷面對桓溫在城外屯兵,穩如泰山,而之前慕容儁面對實力快速膨脹的桓溫,也一樣穩如泰山——而且他也真的憑藉泰山擋住了桓溫,最後還是慕容虔完成了背刺,桓溫才能進入濟南郡。

林林總總人盡皆知的弊端都暴露出來,桓溫也只能選擇儘可能的把軍中遴選出的精銳安排在桓家子弟的麾下, 畢竟現在桓家的所作所為已經和謀反沒有什麼兩樣了,每一個桓家子弟都清楚,桓溫若是失敗,那麼他們也會被報復的世家和皇室吞噬乾淨。

當然,實際上不用桓溫多強調,桓家子弟本就很享受桓溫的存在為他們帶來的特權,也一直在推動著桓溫把桓家變成皇族。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正是他們之所求。

而此次統帶北路兵馬的,正是桓溫的二弟桓雲,而其副手則是桓豁的次子桓秀。

桓溫的幾個兄弟都是從軍中廝殺出來的,桓雲是戰將,自不用說。

而桓秀(注1)從小熟讀經史,精通老莊,是桓家中為數不多文采斐然的,因此其長處也在戰場謀劃和宣傳。

————————

注:歷史上苻堅立國北方,是東晉大敵,因為前秦國內有歌謠誰謂爾堅石打碎,所以桓豁給自己的子嗣名字中都加上了石這個字作為回應,想要讓桓家成為打碎堅的那個人,桓秀因此以桓石秀知名,不過在本時空自然就沒有這個典故啦。墶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