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晉末多少事> 第一六零七章 開竅而快樂的周楚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六零七章 開竅而快樂的周楚 (1 / 2)

PS:一更,請見諒(原因見1604章)

出門就是兩眼一抹黑,而後方也遲遲沒有其餘更加準確的命令送過來,這就導致王師一路行進到涪水關下,關城內的那些守軍尚且在茫然之中。

等到大炮一架,雲梯一擺,再加上有鷹揚將軍周楚在前面叫門,守軍很麻溜的直接開城投降了,以至於關中軍隊拿下涪水關,不能說兵不血刃吧,也只能說不費一兵一卒了。

當杜英登上涪水關的時候,周楚已經帶著關城中的偏將和文官在恭候長安郡公了,見到杜英便齊齊行禮。

杜英打量著周楚,這個年輕的益州刺史府少將軍,此時難免一臉得色,顯然對於自己立下的功勞很是滿意。

周楚之前還是堅定不移站在益州刺史府這一邊的。畢竟他是周撫的兒子嘛,不向著老爹向著誰?

但是在隨著杜英南下的過程中,親眼目睹了王師用火炮直接拿下了劍閣,之後包圍梓潼亦然打的不算吃力——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沒有身在梓潼城外的人,或許覺得關中王師這一次終於在堅城下受挫,卻沒有想過,劍閣這種一夫當關的關隘,王師都輕鬆地越過,梓潼好歹也是一座城,又有什麼不好打的呢?

身在梓潼城下的周楚,憑藉著自己的沙場經驗,還是能夠看得出來*,關中王師根本就沒有用全力。

半數兵馬根本沒有參與圍城,而是去周邊奪佔了世家的諸多塢堡,甚至就連杜都督本人都沒有指揮作戰,而是一個塢堡一個塢堡的跑過去。

接著的幾天裡,周楚就親眼看著世家在梓潼城外各處塢堡和村寨之中苦心經營幾代人的制度分崩離析,看著世家辛苦囤積的錢糧最後全部都變成了王師的軍費,而世家彙集起來的田地則被重新劃分,分給了那些佃戶。

就這幾天,梓潼城雖然沒有被攻破,但是世家制度已經在梓潼這片曾經溫養了諸多世家的土地上被連根拔起,而杜英所獲得的,不只是豐足的軍費,而且還有一群嗷嗷叫著、隨時都可以為都督效死的百姓。他們積極地投身到軍糧的轉運之中,他們的子弟也被編練成新軍。

因而關中王師過境,非但沒有損失,甚至還滾雪球一樣壯大。

梓潼這座城,是不是攻破,已經沒有太大的意義了。

而梓潼攻破之後,杜英也沒有和預想中那樣直接把城裡的世家們全部都宰殺乾淨、蒐集錢財,反而對世家們還算優待,允諾他們可以在放棄城外的財產之後另謀出路,甚至新組建的梓潼郡府還會在商貿、工業等等領域予以支援和便利,以讓他們能夠充分的發揮自己的學識才華。

並且世家和百姓們的子弟考學,也都一視同仁。

這讓世家仍然看到了還可以不錯的活下去的機會,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想一想梁州世家不遵從關中新政、陽奉陰違的下場,梓潼的世家們果斷的選擇從此當都督麾下的老實百姓,說不定失去的家產還能一點點積攢回來。…。。

!杜英只是用這麼一手,就讓梓潼城內外安居樂業,而且經常襲擾梓潼、劫掠錢財的巴人,也為王師所拒,不得已重新退入山中,更是消除了這一片土地上空一直籠罩著的另外一層陰雲。

杜英的這般作為,讓周楚大開眼界,原來世家和關中新政之間也沒有到不死不休的地步,那麼還有什麼好怕的呢?

而關中王師,也的確如同傳說中的那樣武德充沛、軍紀嚴明,這樣一支頗具戰鬥力的軍隊,益州刺史府的那些連平定蜀中叛亂都捉襟見肘的軍隊,又憑什麼能夠阻擋?

並且杜英連那些一直到城破之後才姍姍投降的世家都能夠包容,又如何容不下週家呢?

周家可是將門,根據周楚的瞭解,杜英對於將門的提防和反感,可是明顯弱於普通世家的。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