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晉末多少事> 第一五三九章 乞活軍後人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五三九章 乞活軍後人 (2 / 3)

李廣宗,其父輩曾經是李農的部下,而廣宗,曾經是李農部的據點。

李農,就是幾十年前由司馬騰創立、在整個北方堅持抗胡鬥爭、掀起滿天風雲的乞活軍上上代領袖,是冉魏建立的功臣。

可惜冉魏建立之後,因為鄴城周邊田野荒蕪、百姓流離,再加上殺胡令的頒佈導致原本尖銳的民族矛盾徹底爆發,漢人和羯人刀劍相向,為鮮卑人的南下創造了極度有利的條件。

李農本人,也死於冉閔之手,冉閔順勢成為新一代乞活軍的領袖,奈何後來鄴城為鮮卑所破,大部分乞活軍首領,也是冉魏的朝臣,都被打包押送去了遼東龍城,成為了冉閔的陪葬者。

大河以北,再無乞活軍的蹤跡。

倒是李農麾下不少部眾,趁亂渡過大河,散居於河洛、關中等地。

在歷史上,乞活軍殘部之中不少猛士為苻堅所用。其中就包括之前桓溫北伐關中的時候曾經遇到的商洛太守郭敬。

只不過郭敬麾下的乞活軍,已經忘了其為何而戰,喪失了心中的堅持和信仰,徹底淪為一支只為了苟且偷生的流民軍,所以沒有什麼戰力。

當時的晉軍前鋒謝奕,曾經把他們打得嗷嗷直叫,這也讓謝奕的信心空前膨脹,最終在和氐秦的纏鬥中引軍突圍、迷失了方向,誤打誤撞走到了杜英的地盤上。

這也是杜英真正抓住機遇騰飛的開始。

當然,乞活軍之中,也有很多一路向南遷徙到了兩淮、京口,總算是用兩代人、數十年的廝殺,走完了這條世家們在亂世乍起之時就輕鬆走完的路,最終他們為北上招募士卒的謝玄和劉牢之所用,編練成了另一支彪炳史冊的軍隊——北府兵。

說不定在淝水遼闊的戰場上,也有不同歸宿的乞活軍後人,站在不同方向上廝殺和吶喊。

而一直到此世之五十年後,仍然還有乞活軍的後裔遊蕩在河洛,堅持擁戴著司馬氏的旗幟,最終沒於南北的拉鋸戰事之中。

大概這是乞活軍對於百年前帶領他們走出幷州求活路的司馬騰最後的呼喚,也是百年鬥爭和血淚的絕唱。

只不過現在大河以南的這些乞活軍,無論是遷徙到兩淮的還是關中的,又或者堅守在河洛的,自然都被杜英全盤接收,其中不少都成為了關中王師的中堅力量。

這些乞活軍士卒們,從小就接受家中父輩的訓練,而連年的轉戰又是對他們最好的磨鍊,所以他們幾乎人人都是天生的中下層軍官模子,杜英只需要用開設軍中學堂的方式簡單傳授一些發號施令和指揮佈陣的知識,當然著重還是解決一下文盲問題,然後再把這些人派下去,以老帶新。

很快就能夠為杜英訓練出來一支令行禁止、軍紀嚴明的強悍軍隊。

河洛王師能夠在鴻溝之戰中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半是因為杜英推行軍制的革新,歸整後的軍隊消失了很多山頭,更加團結,也半是因為這些源自於乞活軍的將士們逐步成長起來,從原來的純粹野路子變成了合格的中低層將官。

李廣宗就是這些將校之中的一員。

他是在新安參軍的,後來被派往河東,又隨著王猛進攻邯鄲,歷經了從邯鄲到臨水的且戰且退,其麾下的一千將士,也折損了不少。

現在,站在滏水岸邊,他們不打算退了。

哪怕身後有一座浮橋,但是李廣宗並不打算踏上浮橋。

乞活軍代代傳承下來的死戰傳統,讓他不能再退;軍中上官們身先士卒的身影,讓他不能再退;而王猛就豎立在不遠處的將旗,更是讓他願意為之效死。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愛閱app閱讀最新內容

“沈兄!”

“嗯!”

沈長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會打個招呼,或是點頭。

但不管是誰。

每個人臉上都沒有多餘的表情,彷彿對什麼都很是淡漠。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