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英苦笑一聲:
“天時如此,非人算也,要是為天時所阻,那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餘會讓參謀司做好預案,以備不時之需。
但無論天時如何,騎兵飛馳,總歸是不會耽誤多少時日的。而且我們艱難,遠征在外的鮮卑人,只會更加艱難。”
“這倒是。”謝奕露出一絲笑容。
想一想,天寒地凍的,鮮卑人甚至還要風餐露宿,心情舒暢了不少。
比較,從來都是一個安慰人的好方法。
“壽春那邊······”杜英向南望去。
淝水,八公山,這些成就了謝玄千古英名的地方,應該會在冥冥之中保佑謝玄。
杜英斟酌說道:
“現在我們和壽春之間隔著大司馬,還隔著兩淮水師,想要支援壽春,並不容易,大司馬十有八九會橫加阻攔。
而且我軍再滯留淮上不去,則還需要壽春那邊轉運糧食、平添負擔,所以也只能讓阿羯先自力更生。
不過如果有需要的話,岳父和餘,隨時都能南下。”
“事已至此,也只能如是安排了。”謝奕無奈說道,“希望仲淵所言不差,阿羯這孩子,真的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勝過我這個當爹爹的。”
“這是自然。”杜英信心滿滿的說道。
謝奕瞅了他一眼。
你是一點兒面子都不給我留啊。
————————
建康府,謝家府上。
自從謝安入朝擔任侍中,並且已經隱隱被褚太后和會稽王當做丞相的人選之後,原本門可羅雀的謝家門楣,現在也排起了長隊,等著遞送名剌登門拜訪的人,絡繹不絕。
顯然朝廷的這個態度,以及南渡世家在朝堂上的鼎力支援,已經足以讓尋覓可以攀附的大腿的不少寒門子弟和末流世家,把謝家當做下一個琅琊王氏了,因此現在能夠進去拜見一下謝侍中,說不定謝侍中一兩句話,就能夠指點家族飛黃騰達。
這也是江左一貫的景象,甚至是歷朝歷代都免不了的景象。
朱雀橋邊、烏衣巷裡,各家各戶也都對此習以為常,風水輪流轉,誰家誰戶,都有過這般待遇。
只不過現在輪到謝家了而已。
“一朝天子一朝臣啊。”看著謝家家門口的這般景象,負手而行的中年人忍不住搖頭說道。
聲音不小,引得不少人側目。
他這句話,出自戲劇《追韓信》,講的是耳熟能詳的蕭何月下追韓信的故事,是關中戲班子新編排的戲劇,在秦淮兩岸、青樓楚館之中剛剛上映不久,正是受人追捧的時候。
追韓信這個典故,恰恰能說明主公知錯能改、臣子慧眼識人,於現在的江左朝廷來說,並不是什麼壞事,畢竟司馬氏的口碑不怎麼樣,正好需要樹立知錯能改的形象,同時也鼓勵臣子們能夠互相勉勵、共同為朝廷效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