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晉末多少事> 第九百一十一章 巴蜀不是別國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九百一十一章 巴蜀不是別國 (2 / 2)

沈文儒沉聲說道:

“原材貧賤而產品昂貴,中間的生產技術正是我們盈利的關鍵。若是把工坊開在巴蜀,恐怕不妥。”

“巴蜀,不是另一個王國。”杜英搖頭。

沈文儒和全旭等人各有所思,他們現在都算是工商行業的精英了,杜英的話點到為止,絕對沒有流露出任何一點兒大逆不道的意思,但是他們這些機靈的手下人已經能夠從中揣摩出深層次的含義。

進口原材料、出口成品,以賺取差價,這是可以用在對資源國的壓榨上。

但顯然杜英不打算對巴蜀這麼做。

蓋因此時壓榨巴蜀,還不如透過建設工坊的方式影響和控制巴蜀。

他終歸是要把巴蜀納入手中的。

而在巴蜀建設大量的工坊、加快巴蜀的產業向著工商業發展和轉型,自然也就能夠讓巴蜀越來越依賴關中,且行政政策也只能亦步亦趨,跟在關中後面。

原因無他,若關中對工商業有進一步的鼓勵措施,而巴蜀沒有的話,巴蜀的這些行業就會受到重創,且更快為關中所蠶食。

但若巴蜀跟在關中後面也這麼做,只要杜英在輿論方面稍加宣傳,人們就會意識到,是關中這麼做導致的巴蜀跟著這麼做,他們只會在心中感念關中之政。

甚至動作慢了一些,乃至於有些許反對之意的巴蜀本地政府,會被百姓們認為無能。

自此,巴蜀的民心,實際上都在杜英掌控之中。

只要杜英願意,振臂一呼,便是山呼海應。

巴蜀官府脆弱的統治基礎,根本經受不住這樣的摧折。

至於掌控輿論,現在杜英還真的有這樣的手段。

杜英身在涼州的日子裡,《關中週報》和《長安日報》都已經發行了第一期,雖然也有不少詬病,但好評還是佔多數的。

畢竟百姓們從來沒有想到有一天官府會出面,對既有的政策陟罰臧否,對於有貪汙受賄、徇私枉法的行為也毫不隱瞞,甚至還隱隱有鼓勵大家討論、舉報這種事的風向。

當然,報刊剛發行,誰都把握不好尺度,再加上杜英擬定大綱的時候,給他們指明的方向中,品評政策、針砭時弊是列在第一條的,因此大家也肯定要對著這個方向努力,這也就導致第一期報刊屬實有點用力過猛。

但隨著謝道韞著手調整,再加上王猛出面,以都督府的名義邀請了一些關中名儒篩選文稿,甚至親自下場作文,報刊如今也逐漸步入正軌。

時政、金融、科技、娛樂等等板塊,還真的顯現出雛形,讓杜英很是欣慰。

因為他終歸也只是給出了一個大概的方向,而真正做到這些的,是都督府以及新設立的禮曹新聞司和報社自己的智慧。

或許這能證明歷史車輪的沉重性總能推動著事情向著固定的結局發展,但是也足以證明,這個時代的人們,或許缺少的也只是一些跳出這個時代常規思路的契機罷了。

一旦他們的腦洞被開啟,那麼什麼驚喜都可能締造。

隨著報紙的大受歡迎,並且不再侷限於長安,《關中週報》已經向關中各個州府擴充套件市場,而本地州郡也聞風而動,創辦自己的報刊。

不管是著重於為都督府歌功頌德,還是放眼在天下大局,又或是斤斤計較於街坊小事,杜英還真的在短短几個月內,看到了關中報刊發展的欣欣向榮。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