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還真的是,他們從來沒有想象過的未來。
杜家蹉跎三代人,好像也是時候放手一搏了。
杜英伸手指了指輿圖上的酒泉郡:
“沈勁已經率軍駐紮此處,不過餘打算不日就調他回來。但聽阿爹所言,王師在此三郡,還是要屯駐重兵的好。
餘現在已經吩咐陸唐和朱序,他們會在張掖外祁連山下開拓馬場,訓練騎兵,如今已經有五百輕騎前往駐紮。
另外餘還打算在張掖開設打造馬鎧的工坊,要調集姑臧的部分工匠和丁壯過去。”
一旦亂起,騎兵自然是平亂的急先鋒。
而這些丁壯們,也都出身姑臧周邊窮苦人家,平時為工坊工匠,到時候拿起工坊中新打造的兵刃戰甲,就是一支軍事素養可能靠不住,但體力也足以稱雄的強悍步卒。
除此之外,有這些丁壯在工坊之中忙碌,獲得高額的薪水,本身也是都督府信譽的保證,這就能夠讓都督府快速團結三郡百姓,有了這些百姓的支援,世家想要鬧事,都沒有人手可派遣。
說到底,世家能夠在一地耀武揚威,依靠的也無外乎是幾代人積攢下來的家底、聲望以及豢養的家中部曲對百姓的威懾。
都督府能給的更多,而且還武德充沛,百姓們會選擇哪邊,不言而喻。
西北,可是自古民風彪悍之處。
“可能還不夠。”杜葳搖頭,輕輕咳嗽幾聲,緩過來氣息,才指了指酒泉說道,“歸根結底,騎兵尚未訓練,丁壯尚未派遣,而三郡各家若有異心,也不可能等著仲淵佈置到位。
十有八九便是左近,要動手便動手,不動手,也就等於預設了仲淵的新政,就算是不配合,也不會全力阻撓。”
能動手,絕對不會和你多嚷嚷。
因此這些年涼州的軍事政變也層出不窮。
大概······也是因為民風彪悍,世家都變得不像世家了。
謀定而後動,那是江左那些世家做的事,涼州世家,更有可能會選擇莽上來。
“餘也已經調動洪池嶺王師,由桓衝統帶,沿著青海道一路搜尋吐谷渾蹤跡,並且走沈勁當時的行軍之路,抵達張掖,或者另尋新路,直抵敦煌。”杜英補充道,“不過這一路走過去,無論哪條路,大概都需要少說半月,多則一到兩個月的時間。”
“桓衝······”杜葳咀嚼著這個名字,“可信否?”
杜英笑道:
“這是一個堅定的家國主義者,所以他會討厭一切想要阻撓這個天下歸於一統的人,否則我們也不可能並肩走到今天。
而且餘本來就跟桓衝言說,前往敦煌,正是為了進兵西域。西域者,亦為兩漢魏晉之故土也,所以他會想要去掃平西域的。
而在此期間,若是三郡世家有不軌之心,那就等於在阻撓桓幼子實現他的夢想,等於一腳踢在了鐵板上。”
杜明之前對桓衝的瞭解不多,喃喃嘆道:“此世竟還有這般堅持理想的人,可敬可嘆。”
杜英點了點頭:“而且桓幼子顯然是不想面對關中和荊蜀之間衝突的,讓他迴避一下也好。他大概也願意迴避。”
“荊州那邊······已無迴旋餘地?”杜葳忍不住問道。
現在的關中和涼州,都需要時間來恢復元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