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可是已經做好了搬家的準備。
“中丞儘管放心,餘有一策。”杜英微笑著說道,“請中丞暫做停留,餘和中丞商議。”
說著,他的目光掃過座下。
王坦之和韓伯等人會意,紛紛起身:
“屬下就不打擾中丞和刺史了。”
只剩下王猛依舊一動不動。
杜英瞪了他一眼,他只是悠悠然的品茶,好整以暇。
杜英無奈,也擋不住這傢伙想要看熱鬧,便徑直對郗曇說道:
“郗家已經陸續有三支商隊前來關中,登記在案的商賈夥計已經有三四十人,在關中雖然不是什麼大戶,卻也不容小覷。中丞不放心這些家業,也在情理之中。”
“這是自然。”郗曇趕忙點頭,“餘既然已經打算在關中紮根,自然是捨不得這些家業無人看管的。
尤其是我家小兒尚且年幼懵懂,還需要在關中書院中多讀書,平時也沒有那麼多空閒時間照拂······”
當然不是因為擔心回到建康府之後會因為對關中太過寬鬆,甚至明目張膽的站隊,引來朝堂上的進一步排擠和攻訐。
至於郗恢,現在郗曇已經很清楚關中書院在關中人才選拔和任免體系之中的地位,所以他巴不得郗恢能夠在書院中多待一些時間。
無論是參加關中書院的考校,走正途進入關中的官僚體系,還是在書院裡多結識一些年輕俊才,都沒有壞處。
郗家這兩代人,吃虧就吃虧在沒有建立起來一個龐大而牢靠的關係網,郗鑑南渡來的晚,又是堅定的北伐派,雖然地位崇高,卻和其餘南渡以及吳郡各家格格不入,不然當時郗鑑尋求和王家聯姻,也不至於還得來捉一個東床快婿回去。
而郗愔和郗曇都非才華出眾,郗超雖然有才,卻又看不上那些江左子弟,以至於郗家的地位越來越尷尬。
郗曇自然希望郗恢能彌補這個短板。
“郗小兄弟在關中書院,中丞大可放心。”杜英微笑道,“年輕人,全心求學讀書,也是應該的。
所以餘認為,郗家在關中的這些家業,不妨交給郗姑娘來打理。郗姑娘平時跟在餘身邊,也無大事,管理三五間鋪子,手到擒來。”
郗曇頓時愣住了,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對於他來說,郗道茂就相當於自己甩出去的魚餌,不管能不能釣到金龜婿,顯然都沒有再收回來的可能。
讓郗道茂掌管郗家的產業,那麼這些產業和郗家還有什麼關係麼?
不過杜英言之鑿鑿,明擺著是告訴郗曇,要這麼做,而不是給郗曇提建議。
這讓郗曇很快又露出笑容:
“郗家這些鋪子,本來就值不了幾個錢,入不得刺史的眼,承蒙刺史照顧我家茂兒,要不就當是,就當是謝禮,送給刺史,以為刺史此次輝煌大功錦上添花。”
郗曇大概是想說彩禮,但是又覺得幾個鋪子,說是彩禮也不符合郗家的身份,郗曇也只有不尷不尬的說一聲“謝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