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要一口口的吃,涼州太遠了,再加上敵情未明,不能貿然進軍,在情理之中。如今王師滅了仇池之後,就能從多路進攻涼州,諒那宋家也不敢做出太出格的事情來。”
杜英緩緩說道:“等到春耕之後,餘還是要走一遭涼州,於情於理,這一戰都應該有我在。
只要經營得當,日後涼州也是我關中的堅定後方。我不走一遭,擔心涼州上下仍然會對杜家有懷疑和猜忌,不會信任杜家。
另外涼州刺史的人選,這一次餘也沒有敲定,只有到涼州看一看,才知道誰更合適。”
“話雖如此,但是師弟現在已經是雍州刺史,這雍州的事······”王猛說到這裡,自己就先頓住了。
杜英看著他,笑了笑。
有王猛在,杜英自然可以放心的離開長安。
“罷了罷了,餘就是辛苦的命啊。”王猛撓了撓頭。
杜英則緩緩說道:
“若是能夠為後面的幾代人換來和平、安定,那麼我們這一代人辛苦一下也無妨。總有那麼一代人,需要吃兩代的苦,才能讓一切偏離軌道的重新回來······曾經我的先輩們吃了兩代的苦才讓這個國家重新強盛,如今,這樣的艱難,也輪到我來走了······”
後半句話,杜英的聲音很低,已經是喃喃自語,所以王猛也沒有聽清楚:
“你說什麼?”
“沒什麼,只是發了些感慨罷了。”杜英笑了笑,“現在我們需要整治的已經不只是一個長安,而是偌大的雍州,甚至不久以後還要加上涼州,師兄覺得,應當從何處入手?”
“人!”王猛徑直說道,“所有的政策、所有的方略,都應該圍繞著‘人’來做文章。”
以人為本······杜英點了點頭,你也是穿越來的?
他收起來淺笑:“願聞其詳。”
王猛抿了一口茶潤了潤嗓子:
“如今關中和江左最大的差距,就在於人上。江左戶數雖然並不算多,但是百姓安居、朝政穩定,因此人口會逐漸增長。
而北方流民成群、餓殍遍野,人口會越來越少,此消彼長,人,尤其是漢人,就會成為江左最大的優勢所在。
尤其是世家對江左的掌控,或許對於平民百姓來說並不是什麼好事,因為他們將無出頭之日,但是對於整個國家的禮儀教化來說,也不見得是壞事,因為世家培養出來的人才,基本上也是有些本事的。
蕭規曹隨,獨當一面或許不行,但是隻要政局穩定,也不需要他們具備臨危而動、各有主見。
諸如郗曇、王凝之這些人,各有短板,但是放在江左各處州郡之中,執掌一方還是綽綽有餘的。”
“所以是人才?”
“不,還是人。”王猛沉聲說道,“這種人才,透過書院,可以培養出來,他們不是天才,而是後天培養的。”
“人從何來?”
王猛伸手在輿圖上指了指:“河洛,河北,乃至於整個天下,無數的流民,都可以是關中‘人’的來處。
現在我們要解決的問題,就是怎麼獲得這些人,然後將他們分派在不同的位置上,或是農田,或是工坊,或是市集,實際上關中在分派這件事上已經做的很好了。
可是不開源,只是讓內部的這些人各有工作、人盡其力,還遠遠不夠。
說句不好聽的,如果可以的話,餘並不會出兵涼州,因為涼州給不了關中足夠的人,而且想要恢復絲綢、茶葉貿易,只是拿下涼州也還遠遠不夠,西域那邊的亂局如何,如今仍不為人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