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英環顧一週,即使是出身江南的將領,和江左世家也不是一條心的,且看任渠、朱序等人,誰不是敢怒不敢言,覺得這一仗完全可以不至於這樣捉襟見肘?
憤怒的好啊。
杜英如是想著,同時緩緩開口:
“因此我等雖為偏師,又孤懸城南,的確有較多的自主之權,可是直攻長安,絕非上策。先攘助桓徵西突破灞上,再集中兵力進攻長安,是為正途。”
眾將雖然覺得有一個一飛沖天的大好機會出現在眼前,可是又隨之煙消雲散,但是他們也知道,現在沒有資格去賭,按照杜英的規劃按部就班的來,儘可能的把力量集中在一起,才是最穩妥的方案。
“進攻灞橋,我等當面,就是苻萇。”杜英接著說道,“諸位也應知,而今氐人朝堂之上,偽太子之爭其實並未停歇。
苻生和苻萇雖並肩作戰,卻往往各自擁兵居於戰場左右,大有‘老死不相往來’之意。更何況此時長安之中,怕還有人蠢蠢欲動。
因此,本督護認為,進攻苻萇,甚至俘虜或擊殺苻萇,或可讓氐人之中不戰自亂。”
“亡國關頭,氐人還會自亂?”朱序忍不住開口問道。
眾將齊齊看向杜英。
顯然不只是他有這個疑問。
杜英則笑了笑:“若是苻生接替苻萇之位,那麼恐怕會的。”
大家將信將疑,但是杜英說的自信,又不好反駁。
謝奕似乎對此也持懷疑態度,不過不管氐人自亂與否,謝奕也都傾向於進攻灞橋。
長安雄城,絕非他們這一路偏師說拿下就能拿下的。
謝奕雖然是武夫,但不是真的莽夫。
——————————
未來進攻方略既定,謝奕當即下達命令讓各部兵馬積極備戰,同時把斥候探查的重點放在苻萇營寨上。
晉軍會進攻灞橋,這本來就是必然的。
所以關中盟的斥候甚至都可以光明正大的去探查。
吩咐之後,杜英又留下了關中盟所屬將領。
他前來林氏塢堡,最重要的任務,其實不是決定一個月後的戰略目標,而是整編關中盟軍隊。
長期以來,盟中軍隊雖然隨同王師作戰,但是內部編制混亂、士卒良莠不齊,很多都是當時無兵可用的時候湊數的。
現在杜英也要去蕪存菁,同時還要真正把王師的軍隊編制落實在關中盟中。
王猛在林氏塢堡的這些天顯然也沒有閒著,早就已經拿出了大概的方案:
“關中盟麾下可戰之軍三千,另有編練新軍一千,以一千士卒為一將,各自設立偏將和裨將為軍中正副主官。另每一軍再設一參軍,會由參謀司擇選,以及時傳遞軍情方略。
而每一將之下,再分設兩校,每一校五百人,以校尉為主官。校之下,再設仗主,每百人為一仗。各級校尉和仗主,由主將先行篩選,上報參謀司,由盟主同餘一併考核。”
氣氛登時為之一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