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桓溫是不是就此吹響了對琅琊王氏的進攻號角,又或者桓溫打算怎麼跟王導解釋,那杜英就管不著了。
他也只是提前創造了戲曲這種藝術表現形式,可不是嘲諷王家的始作俑者。
“為大司馬賀!”眾人再一次舉杯。
悠長的戲腔之中,觥籌交錯。
桓衝的心情也很不錯,湊上前:
“仲淵允文允武,今日指揮兩處戰場,已展現了‘武’,那不如就藉此良辰美景,賦詩一首,讓我們見識見識關中才子的學問?”
桓衝話音落下,周圍似乎也跟著安靜了一些。
甚至就連桓溫也將目光投過來。
一場“王丞相跪宮門”演完,接著便是輕柔的雅樂響起,一隊舞女翩然起舞。
不過大家顯然都在等著杜英的聲音。
這位寫出了“胡無人”的杜太守,會不會“杜郎才盡”?
杜英也不含糊,這種白送給他的人前顯聖的機會,不要白不要。
“貴逼人來不自由,龍驤鳳翥勢難收。”杜英緩緩說道。
曲子聲也隨之低了下來。
在座的每一個人都細細琢磨,這前一句自然是稱讚桓溫的。
從一個近乎寒門子弟的身份一躍成為如今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大司馬的一生,顯然也是富貴纏身的。
桓溫輕輕一笑,身在其位,也似乎處處受到了限制,自己每一步都得需要考慮太多,早就不是當初沙場上快意恩仇的武人了。
所以這一句“不自由”,似乎也沒有問題。
接著,便聽見杜英的聲音霍然抬起來:
“滿堂花醉三千客,一劍霜寒兩百州!”
場上徹底安靜下來。
對視之間,每個人都感受到了震撼。
他們可不就是這醉在燭火和歌舞聲中的三千客?
而統領王師數萬、威震荊蜀和江左的桓溫,可不就是那仗劍霜寒的一方梟雄?
“好,好詩!”桓溫的顯然已經高興到了極點。
杜英字字句句,都直接戳中了桓溫的心坎。
他這一生的拼搏,以及現在所取得的成就,的確可以用這四句詩簡潔明瞭的概括。
杜英微微一笑,桓溫的這個態度是他意料之中的。
“仲淵高才,名不虛傳啊!”桓衝大笑著舉杯,“諸位,當為仲淵賀,當為大司馬賀!”
眾人紛紛舉杯,而毫無疑問,除了主人桓溫之外,今天這場宴會最閃光的人,就是杜英。
看著舉杯還禮的杜英,桓溫臉上的笑容更濃了。
又是參加宴會,又是直接送給餘這麼一首詩,這一次杜英出盡了風頭,也的確達到了讓在座的桓溫麾下文武心服口服的目的,但是杜英的目的達成了,難道桓溫就什麼好處都沒有獲得麼?
恐怕現在琅琊王氏也在盯著這場宴會的一舉一動吧。
杜英的高調,他們不知道是不是願意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