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則氐人兵馬一日在渭水之陰,則長安上空如籠戰雲,屬下又如何能潛心建設長安?
怕是要把這裡建設成一座要塞,而不是一座匯聚財富和民眾的城鎮更重要。”
大堂上的眾人,相顧無言。
雖然大家對杜英這種搶人頭的行為不滿,雖然他就是直接下令進攻渭橋,根本不是剛剛狡辯的“攘助王師”,可是他們真的打下了渭橋,這是不爭的事實。
站在保衛和建設長安的角度來看,這是大功一件。
因此頂多算功過相抵,尤其是算杜英的過錯,還得和他斤斤計較怎麼算派兵支援,怎麼算擅自行動。
而且就算杜英無功無過,那他也能按部就班推進自己的長安建設計劃,歸根結底還是受益了的。
桓溫似乎早就料到杜英會這麼說,解釋道:
“王師歷經苦戰,再戰渭橋,的確有所不逮。而朱序能夠一戰破敵,倒也不是因為其麾下兵馬如何驍勇。
更因當時氐蠻各營主將匯聚在一起,應為苻堅和苻生之間爆發了衝突,因此朱序得以擊其不備。”
杜英一怔,難怪。
不然的話,王師將士就算是在憊懶,也不應該攻不破這樣的營寨。
這也只能說湊巧了,而朱序是幸運的那個人。
對此,杜英倒也不覺得很奇怪。
每個時代總有幾個幸運光環傍身的人,位面之子劉秀是典型代表。而在這個時代,朱序應該就算一個。
在歷史上,這傢伙得秦晉兩國器重,並且在淝水之戰中成為亮眼的存在。
而再找一個,苻堅大概也算,競爭對手輪流作死,給了他機會,不然他可能也忍著忍著就沒了。
只可惜苻堅的主角光環,後來失效了啊。
“氐蠻為何內亂?”杜英徑直問道。
內亂既起,而氐蠻再敗,那麼自然就更不可能平息,雙方必然會想盡辦法推卸自己的責任,把髒水全部都潑到對面頭上,以收買人心。
桓溫似乎在思索什麼,並未做聲,只是看了一眼郗超。
“苻雄沒死。”郗超會意,徐徐解釋,“根據抓到的俘虜描述,當時苻雄在城東戰敗之後,遁向渭水北岸,並未重返長安。
這些時日,他收攏北岸各處城邑和營寨兵馬,轉而又南下長安。
如此一來,苻雄在北,苻堅在南,父子兩人把控住了苻生的前路和退路。
之前審訊城中氐蠻官吏曾知,苻健並未讓苻生救援自己,便是期望苻生能夠在長安城破之後順勢逼迫逃竄的苻堅交出兵權。
結果誰曾想到現在苻生也腹背受敵,所以只能和苻雄父子達成共識,先共守渭水、同尊苻健。”
“結果還是沒有達成一致?”杜英皺眉反問。
苻雄當時兵敗逃竄,大家就曾經設想過這傢伙會不會什麼時候又竄出來。
結果沒想到竟然真的捲土重來。
不過似乎······若沒有他,這一戰可能還不會這麼輕鬆。
“這就不得而知了。”郗超無奈說道,“都是氐蠻權貴的爭鬥,除非抓住其中某一人,不然都是道聽途說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