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溫一邊和杜英沿著天街走向未央宮,一邊沉聲說道:
“仲淵吶,此戰以你為首功,所以餘打算保舉你為長安太守,這長安是你先打下來的,就交給你來坐鎮,可否?”
杜英相當於已經知道考試答案的考生,心中未起波瀾,但是至少表面上,他不能一點兒反應都沒有。
畢竟這條訊息也不是杜英從正規渠道得到的,而是郗超透露出來的。
不管郗超是出於什麼目的,但是肯定不能讓桓溫知道杜英已經知道了。
所以杜英挑了挑眉,微微笑道:
“屬下起事不過半載,何德何能可以執掌長安一府之地?”
神情沒有非常誇張,但是難掩喜色,調控的恰到好處。
桓溫對於杜英的態度非常滿意,這傢伙明明很高興,可是又要做出一副謙虛的樣子。
也真的是辛苦他了。
不過不管杜英如何謙虛,桓溫既然已經確定了長安太守的人選,自然也不可能出爾反爾,當即笑道:
“仲淵何出此言?放眼整個關中,能夠執掌一方民政的,可不就只有你這個關中盟的盟主了麼?
仲淵說自己起勢不過半年,而半年之間,就能成此基業,豈不是更能說明仲淵之才。
所以就不要再謙虛了,長安太守之職,舍爾其誰?且不說長安民政,便是長安內外屯駐的兵馬,也都可以交在仲淵的手中。
無論是追亡逐北,還是進攻潼關,仲淵都大有可為。屆時若是荊州再起波瀾,餘也可以從容南下。
有仲淵在,吾心安矣!”
杜英的嘴角微微抽搐了一下。
話雖然說得好聽,但是細細思索,其實自己到手的還是一個長安太守罷了。
所謂的指揮長安城內外的兵馬,指的必然是關中盟和謝奕麾下的兵馬罷了。
前者本來就在杜英的掌控之中,後者也基本算在掌握之中,只不過坐實了杜英指揮這一路兵馬的名分罷了。
杜英並不相信,桓溫會把整個北伐大軍的兵權全都交到自己的手裡。甚至北伐大軍歷經苦戰,剩下的上萬精銳,桓溫有可能不會留在關中,而是儘早調動南下。
他要趁著北伐勝利的餘威,好好震懾一下江左,並且穩定荊蜀等地的人心。
因此桓溫這幾句話,等於沒說。
“至於長安郡府之中的官吏名冊,仲淵可以自己擬定和任命,屆時餘一並將此稟報建康,想來陛下也是不會反對的。”桓溫接著說道。
杜英無奈,這話聽上去是給了自己很大的權力,而且也展現出了桓溫現在掌控天下的野心和手腕。
但實際上人家江左世家已經派人頂在長安城外了,長安府中的各項任命,又怎麼可能不跟江左世家商議?
大家肯定得互相做出讓步。
到時候這一份名冊上,不知道關中盟還能保留多少位置,又會被桓溫和江左世家塞進來多少人。
而且既然已經達成了一致,陛下那邊也沒有反對的可能。
長安,和司馬氏無關。
似乎是意識到了自己所說的話裡面沒有多少實際的好處,也發現杜英的神情有些不對勁,桓溫趕忙又補充一句:
“餘之幕府之中,也有人才,不妨給仲淵推薦兩個?另外除了長安城之外,餘還打算把扶風和華陰這兩處郡守的位置交給關中盟,仲淵以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