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過他應該知道自己麾下的將士們也憋得太久了,同時他還期望能夠一鼓作氣把氐人的騎兵徹底擊潰,以擊破這個噩夢。
在這種主觀和客觀因素的共同影響下,自然就導致司馬勳麾下的兵馬向外主動出擊,而司馬勳也做好了接應的準備。
弓弩手們射住陣腳,更多的步卒從壁壘之中湧出,阻擋氐人騎兵。
人數優勢,這就是司馬勳的底氣所在。
曾經謝奕最頭疼的問題,自然在他這裡不存在。
不過氐人騎兵們顯然也知道,生死成敗,在此一舉,因此縱然前方敵軍越來越多,他們依舊在頑強的衝擊,手中的馬鞭不斷地抽打著戰馬,戰馬“哼哧哼哧”的狂奔。
從潏水岸邊一路殺過來,這些氐人士卒們也分外的疲憊,他們的戰馬同樣耗盡了不多的力氣,更重要的是,這一次苻雄前來支援,動作很倉促。
大部分情況下氐人騎兵還是能夠做到一人雙騎的,以交替更換戰馬,避免戰馬過於疲憊,但是這一次顯然沒有來得及。
這也沒有辦法,他們剛剛從子午谷移動到長安、準備投入藍田的戰鬥不久,戰馬經過連日奔波,都甚是疲憊,因此也只能擇選狀態好一些的騎乘。同時,為了抓緊時間趕路,氐人騎兵們也不可能同時操控兩匹戰馬,那樣會拖慢速度。
不然的話,此時更適合氐人騎兵的戰術,並不是在壁壘缺口處和晉軍士卒往來拉鋸,而是應該在外側等候,只要晉軍士卒有膽量殺出來,那麼他們就可以發揮騎兵的優勢。
可惜,現在的氐人騎兵顯然沒有這個精氣神。
所以他們更傾向於直接和晉軍士卒纏鬥在一起。
於是出現在謝奕眼前的場景,也有些怪異。
本來應該憑藉壁壘嚴防死守的步卒,在嗷嗷叫著向外衝,而本來應該利用戰馬的優勢左衝右突的騎兵,此時卻從左右兩翼包圍上去,和步卒沿著壁壘一線,打的難解難分。
雙方士卒就在壁壘下、缺口處,還有曾經氐人營寨已經被破壞的七七八八的殘骸遺址中,捉對廝殺。
謝奕的嘴角抽了抽。
雖然這有些怪異,但是想一想雙方各自的情況,好像也不是不太可能出現。
不過氐人騎兵的這種“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慘烈打法,總算還是起到了作用。
他們也吸取了之前被步卒分割包圍,然後挨個消滅的慘痛教訓,騎兵們同樣匯聚在一起,共同進退,雙方打的有來有回,但是傷亡卻已經越來越少。
這也意味著雙方士卒的體力同樣都開始流失的越來越快,很難再幫助他們完成一開始那種一打照面就是刀刀直奔要害的複雜動作。
馬刀和長矛碰撞,箭矢和盾牌接觸,誰也奈何不了對方,戰鬥似乎轉眼就要僵持。
謝奕卻並不這麼認為,因為他看到,苻雄和苻菁的將旗也在向前移動。
這意味著苻雄也已經按捺不住,想要孤擲一注。
無論是護衛著苻雄的親衛,還是退下來休整的苻菁所部,此時毫無保留,全部都投入到戰鬥中。
這些步騎發起衝鋒,和他們在前面纏鬥不休的同伴們不同,目的簡單而明確,就是要擊破已經殺出壁壘的這些晉軍步卒。
因此戰馬的速度被飛快的提起,身上還帶著血和傷的苻菁麾下步卒們也咆哮著、嚎叫著,在大地上飛奔,追隨著騎兵的身影。
騎兵如同利刃,徑直刺穿晉軍步卒的防線。
一路所向,“劈波斬浪”。
氐人步卒們從兩側蜂擁而上,不斷地擴大缺口,切割晉軍步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