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他們從中品讀出來了兩層意思。
一來,司馬勳並不會救援和掩護關中盟,他會傾向於率軍向西,而不是向東,二來,司馬勳向西進攻,可也就意味著搶奪至少在名義上應該是屬於涼州攻擊範圍內的州府。
雖然現在的涼州還沒有實力拿下來長安西側各處,但是能不能拿下是一方面,來不來搶奪又是另一回事了。
司馬勳若是如此做,就等於並沒有把涼州這個盟友放在心上。
說難聽點兒,就是沒有把你當做盟友。
杜英的背後,終究有涼州在。
司馬勳不管關中盟,也不顧涼州的態度,自顧自的搶奪功勞,怎麼說都很過分,甚至可以說直接損害了盟友的利益。
當然前提是他有把關中盟當做盟友。
有麼?
在他的眼裡,謝奕顯然都是自己的政敵,而政敵團結的盟友是什麼,那不還是敵人?
如此,司馬勳做出這樣的決斷,也在情理之中。
只不過就是讓謝奕臉上屬實難看。
顯然他和司馬勳之間的矛盾並沒有因為雙方共同達成了子午谷之戰的勝利就得以解決,甚至恰恰相反,他們之間原本大家只是揣測到的矛盾,此時已經完全暴露出來。
而且司馬勳這麼做也等於是在明擺著觸犯關中盟和涼州的利益,關中盟眾人的臉上怎麼可能會好看?
短暫的驚訝和擔憂之後,更多的是憤怒。
我們關中盟在此次子午谷之戰中所發揮的作用,你們也都是看在眼裡的,就算是沒有辛勞,也有苦勞。
司馬勳就是這麼對待盟友的?
相比之下,司馬勳的自己,猶猶豫豫,擺明了想要“漁翁得利”,結果還差點兒偷雞不成蝕把米,這到底是誰在為誰而戰?
關中盟有這個閒情逸致,直接去藍田不好麼?
犯得著偏偏跑到子午谷去,請你司馬勳進來?
一道道目光之中,憤怒難以掩飾。
謝奕自然臉上愈發的掛不住。
對於他這種直性情的人來說,司馬勳的這種做法可以理解,但是絕對不會贊同。
只不過現在的他,也無從替司馬勳做決定。
甚至他也知道司馬勳背後所代表的,其實是眾多已經打算徹底站在桓溫這邊、和江東王謝劃清界限的文武官員。
因此謝奕身為王謝這個政治集團在桓溫軍中最有話語權的一人,不但不能直接和司馬勳他們撕破臉,還得儘量的維持雙方之間的和平,減少對立。
司馬勳的決斷,謝奕只能勸,卻不能強制的要求人家更改。
顯然,司馬勳並不會聽他的勸導。
杜英輕輕咳嗽一聲,這個尷尬,自然又要輪到自己來化解:
“梁州刺史一心求勝,情理之中。現在氐人的注意並不會落在關中盟身上,讓梁州刺史前去進攻長安,或者長安西側各處州府,也能夠牽制氐人,並非壞事。”
司馬勳當然也不可能單純因為內部爭權的目的,就和謝奕劃清界限,非得要往反方向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