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玄的嘴角忍不住抽了抽。
我信你個鬼啊,阿姊!
賬本還在桌子上丟著呢,上面那些數字好一個“悽悽慘慘”。
謝家在荊州的產業並不是非常多,而且代表謝家駐紮在荊州、主持荊州各項事宜的謝奕,又是個不折不扣的甩手掌櫃,所以謝家產業受到本地世家、雍涼世家——荊州是雍州南下世家的僑州——壓制,本來就半死不活了。
現在謝道韞索性把這些微薄家底一股腦拉上去,丟了就丟了,救人如救火,也管不了那麼多,而且還能順便給謝氏刷一刷大義名分,甚至還能帶動著其餘的世家也跟著一起行動,的確是個“一箭雙鵰”的好計策。
“阿爹之前駐守南陽,南陽還有不少謝氏產業,此次也都可以用上了。”謝道韞接著說道,“荊州未來和江東對立已經是不可避免,荊州的謝家產業已經沒有必要繼續維持,不然的話早晚有一天會淪為別人的戰利品,此次索性大舉北上,以南陽為跳板,尋找機會。”
“機會何來?”謝玄忍不住皺眉。
“機會就在阿爹身上。”謝道韞回答的很乾脆。
謝玄一怔,旋即恍然:“阿姊的意思是,只要阿爹能夠脫險,之後繼續隨同桓徵西征戰關中,關中蕩平之日,必然也有阿爹立足之地,到時候便把謝家產業一併遷過去,正好可以開拓關中的市場?”
謝道韞頷首:“此言不假,阿玄覺得可行否?”
謝玄興致沖沖的就要答應,謝家產業在荊州悽悽慘慘的樣子,還不如藉此機會大舉北上,優先搶佔地盤呢。
荊州這邊的情況,謝玄雖然來了沒有幾天,但是也已經看的清楚。
原本荊州世家應該是東漢末年亂世開始後數得上的地頭蛇,但是三國亂起,荊州世家也隨之四分五裂,有的隨同劉備入蜀,形成了蜀漢把持朝政的荊州系,有的直接跟著曹丞相走了,比如蒯氏、蔡氏等本地強族,當然還有一部分在東吳佔領荊州之後又歸順孫氏。
等到晉一統三國,荊州世家已然殘破,和琅琊王氏等大族自然沒有辦法相比。
不過衣冠南渡,荊州變成南朝在大江中流的重要支撐點,荊州世家自然又覺得“自己行了”,所以開始積極配合朝廷並且搶佔地盤,從王敦到陶侃再到現在的桓溫,荊州不斷的湧現出來扼荊襄、控大江的梟雄人物,背後便有荊州世家的身影。
而典午朝廷龜縮江東,卻能夠在北方的強壓下混了那麼久,當然也不是吃乾飯的。
對付這些本地豪強,最簡單的辦法就是“驅狼吞虎”。
典午朝將建康周邊的晉陵(今常州)等郡劃給南渡的次一級世家,又允許南渡的大世家,前往會稽郡(今紹興)發展,比如陳郡謝氏和琅琊王氏都在會稽郡留下了蹤跡,《蘭亭集序》就是一場世家子弟聚會的真實寫照。
南渡世家或在南,或在北,從而形成對本地三吳(今蘇州、湖州)世家的包圍,形成制衡。
而對荊州這邊,亦是如此。
雍涼以及其餘不少關中世家就被安置在荊州,從而形成對荊州世家的壓制。襄陽既是荊州的北方門戶,又是雍州的州治所在,因此荊州世家和雍州世家們自然在此“打”的不可開交。
雍州等地世家,實際上並不算非常強,畢竟還有很多此時仍然避難於涼州。歷史上要一直到涼州為北魏所吞,西北各州世家才開始大規模南下,並且形成雍州集團,南齊和南梁的建立便得賴於此。
不然也不至於和元氣打傷的荊州世家打的有來有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