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馬!
不得不說,各家之前都已經做好了一定的思想準備。
聯盟之後,杜英肯定會謀求將各家的兵馬整編在一起,以發揮出更大的戰力,這是可想而知的。
不過這也意味著各家將要失去對兵馬的獨立指揮權,大家打心底裡的不是非常願意,這也是肯定的。
因此每個家族也都有自己的小心思,就目前的情況來看,聽從於杜英的統一指揮應該是避免不了的,大家對此也不排斥。杜英透過兩次戰鬥就解決掉了韋氏,這也是大家都看在眼裡的,捫心自問,他們顯然並不具備這個能力。
不過指揮歸指揮,他們想要的只是自己作為方面主將聽從於杜英的指揮,而不是自己的部下也都聽從於杜英的指揮,最好是依舊還能把自己的兵馬掌握在自己手中。
換而言之,他們想要的是“我的封臣的封臣不是我的封臣”。
老歐洲分封制了。
不過他們會有這樣的想法實際上並不奇怪,現在亂世之中的世家制度和塢堡割據的現狀,實際上和歐洲中世紀時期一層層的分封制也沒有什麼區別,世家、塢堡、村寨等等之間相互制衡,又和秦國、典午正朔等或者割據一方、或是抱著半壁江山的大小勢力互不統屬又相互合作。
可以說這個情況要比當時歐洲或者古代商周時期的分封制,來得更加複雜。
因此各個塢堡實際上也已經做好了,假如杜英要直接整編各個塢堡的軍隊,那我們就聯起手來一齊表示反對的準備。
至於大家為什麼這麼肯定旁邊的人會反對,那大家都是一樣的處境,都有著相同的心態,為什麼會不反對呢?
結果杜英的答案卻是出乎很多人的意料。
他並沒有直接要求各個世家交出兵權,而是直接指出現在這個聯盟所存在的最突出的問題就是缺少一支足夠強勁的戰鬥力量。
這個還真的說到了所有人的心坎上,既然已經聯盟,那麼大家自然是為了能夠自保、能夠在這亂世之中站的更穩,可是如果一切都還和之前一樣,頂多有一方受到威脅的時候,其餘各家派遣兵馬支援一下,或者乾脆就只能聲援一下,那有什麼用?
這一次對韋氏塢堡的作戰都已經體現了出來,各個塢堡之間猶然還缺少一些信任,所以根本就沒有一支機動兵馬隨時可以和韋氏對決,如果不是因為杜英早早的設下圈套引誘韋逵上鉤,反而真的讓韋逵來了一個聲東擊西,那麼到時候各個塢堡各自把守自己的一方地盤,進退失據,也不知道旁邊塢堡的具體訊息,只會被各個擊破。
因此杜英明確指出,聯盟需要的並不是把各個塢堡的力量全部都整合起來,而是需要一支進能夠開拓進取、退能夠遮蔽各方的隊伍,這支隊伍的人數並不需要太多,只要從各家抽調精銳就可以了,但是戰鬥力一定要強勁。
對於這個提議,周氏和蔣氏就很難表示反對了。
如果連這都不滿意,那麼這聯盟也就真的只是走個過場了。
因此現在周隆和周隨等人討論的,並不是這樣可行與否,而是周氏到底應該派遣多少兵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