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如果不是因為蔣安之前就在韋氏塢堡之戰中吃了林氏臨陣鬆懈的虧,再加上生性謹慎,對於林弊並不是很信任,恐怕蔣氏兵馬都有可能直接交代在韋氏塢堡外面。
盟友遇襲,實力大損,大家在聲討林氏之背叛同時,肯定也要責怪於盟主的安排不周詳,甚至還有可能會有人懷疑,這是不是就是杜氏和林氏勾連起來的陰謀等等。
亂世之中,活命的機會分外寶貴,大家自然都會互相猜忌。
所以現在殷存的建議給杜英帶來了麻煩,殷舉當然要表示對於林氏這種行為的叱責,也算是劃清他們殷家和林氏之間的界限。
我們之前對於林氏的這些想法毫不知情,只是因為他們也同樣身在城南,所以才會一力邀請罷了。
杜英頷首,對於殷氏的忠誠,他自然並不懷疑,且不說殷氏作為杜氏的家臣,背叛杜氏對他們沒有任何好處,現在這種情況下,跟著杜英豎起來杜氏的大旗,再尋找投靠於秦國或者桓溫又或者涼州的機會,也要比和林氏勾勾搭搭來得好。
殷存可不是那種一時衝動就會做出傻事的人。
“討伐林氏尚且還在其次,林氏背信棄義,城南各家深受其害,討伐之已是必然。”旁邊的任群此時忍不住開口說道,“關鍵林氏的背後到底是何人在指使,我們必須要弄清楚,不然的話,貿然進攻林氏,會不會又落入另外一個陷阱之中呢?”
殷舉、於談等人面面相覷。
不是我不明白,而是這世界變化太快。
就在幾天前,他們還在糾結於韋氏的強大,可是短短几天內,韋氏偃旗息鼓,中間的過程更是讓他們這些親歷者覺得有點兒匪夷所思。
也不知道這其中到底有多少算計,有的是他們看到了的,有的他們甚至都沒有看到。
所以現在任群一說,他們一時間都不敢貿然再說什麼了。
誰知道這林氏的背後,還有沒有別的算計?
此時動手,不就正落入了人家的圈套中麼?
韋逵到最後才幡然悔悟,可是為時晚矣。
這樣的情況,大家自然不想在杜氏身上重演。
所以既然大家心裡都清楚,論算計籌謀,都不是少主還有那位王老哥的對手,那麼有建議,說出來,就足夠了,沒有必要來回強調,影響到少主的判斷。
任群重新坐下。
身為杜英和王猛合格的發(工)言(具)人,他當然知道,杜英微皺的眉頭說明他正在思索什麼,因此這個時候就應該讓大家保持安靜。
如何讓這些人不再說話也是一門藝術。
別的任群不會,這個還是懂得應該怎麼做的。
既然知道在場的都是智謀不怎麼樣的,而且又剛剛經歷過杜氏和韋氏之間的連環算計,正是自愧弗如的時候,那麼丟出來一個讓你們都覺得頭疼的問題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