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百人上下,也是林氏上一次派出兵馬,亦是林氏可動用之兵的半數了,可想而知,另外半數兵馬十有八九已經殺向韋氏塢堡了。
林弊是不可能放過這個便宜的。
林氏兵馬的出現,也堵住了韋逵最後的生路。
王猛帶著人合圍上來,而林氏兵馬倒是並沒有直接上前說話的意思,只是不斷地向前進攻。
韋氏剩下的這點兒殘兵敗將,背靠著杜氏塢堡的外壕,已然是甕中之鱉!
韋逵紅著眼,在圍上來的各家士卒之中來回衝殺,不斷地幫助那些已經力竭的自家子弟。
不過他一個人終究擋不住千軍萬馬。
韋氏子弟一個個倒下,直到······韋逵孤身一人,站在一堆屍體之中,身影分外孤單。
這場戰鬥已經從太陽高照持續到了夕陽西下。
殘陽西沉,孤影浴血,正是英雄末路。
王猛手按佩刀,至始至終他都沒有親自參與廝殺。之前杜英就曾經強調過,在他看來,師兄是有資格成為帥才的人,更應該運籌帷幄,發揮自己的智慧,而不是率眾衝殺在前,從而喪失了對戰場時機的把握。
這話王猛聽得自然很是受用。
他在亂世顛沛流離之中成長,見識過太多的人生冷暖,在年輕的時候屢次不得重用之後,又求學山中,靜候天下大勢變化,所謂的不就是應該功成名就麼?
一個在前方浴血廝殺的將領,終究只是將領。
只是一名帥才的棋盤上隨意可以挪動甚至犧牲的棋子。
王猛的野心很大,所以他等得起。
現在師弟看上去能夠給他帶來他想要的,所以他也願意幫扶自家師弟。
而假如在杜英那裡,自家師兄只是一個衝鋒陷陣的將領,那麼王猛保不齊拍拍屁股就會走人。
杜英很清楚這一點,所以有些話他完全可以敞開了和師兄說。
待人以誠,給人以利。雙方有友情、有師兄弟情誼的束縛,又有共同的利益和追求,自然才能夠並肩闖蕩。
單純憑藉友情、同窗情之類的,是不可能把王猛這種胸懷天下的人物固定在自己身邊的。
亂世之中,理念不同、追求不同,甚至就連親人都能夠反目,更何況師兄弟呢?
正是因為不管從情誼上,還是從利益、夢想、追求等等上,王猛都已經和杜英無法分割,所以杜英才能確保自家師兄是一條絕對靠得住的大腿。
至少不會輕而易舉的被苻堅勾引走。
杜英的身影也已經出現,跟在他身邊的韓胤、麻思、於談等人,一個又一個,神情高昂,顯然已經以少主身邊人自詡。
這也表明著杜英已經透過這一場戰鬥,徹底得到了塢堡中年輕一輩人以及流民那邊代表人的信任。
塢堡的老一輩人就算是對把權力交給杜英有所不滿,也沒有辦法阻止年輕人們的選擇,而且年輕人們也的確在杜英這裡獲得了好處,老人們也得承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