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晉末多少事> 第八十四章 桓溫與晉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八十四章 桓溫與晉 (2 / 2)

不過杜預留下的一些珍貴手札以及專門寫了批註的一些書籍,這些家臣們倒是好好保護,權當是對於他們這位老主人的懷念和敬重。不然的話杜英可能連這些都看不到。

不得不說,杜武庫這名號不是白來的,杜預用很多淺顯易懂的語言詳細解釋了自己的理解,並且還附上一些自己認為有意義的歷史事件,更甚至是他曾經親自指揮的戰鬥經歷作為參照。

這自然讓杜英獲益匪淺。

或許這就是大佬的能耐吧,好幾代人之後,還能攘助於子孫。

不過杜英現在還有更為擔憂的一件事,不是楊盤,不是林弊,也不是韋逵,而是桓溫。

因為對於現在的杜英來說,不管他能不能算計到韋逵,至少韋逵本身沒有辦法在短時間內扭轉雙方對立的格局。至於林弊,杜英現在還摸不透,而楊盤,已經是杜英案板上隨時可以宰割的了,不足為慮。

如果不是需要利用他釣魚,杜英早就已經殺了他,以備不測。

杜英之所以這麼有信心,是因為他知道歷史上桓溫北伐的前期,相當的順利。

前秦氐人是征服關中群雄而起,對於關中各家,比如韋氏,秦國還是很強大的存在,包括涼州那邊也是秉持著相同的態度。而實際上秦國到底建立時間太短,又只有關中久戰之地,再加上內部氐人和羌人之間還存在矛盾,所以實際上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強大。

或者說一句扎心的,瘸子裡拔將軍,秦國的崛起是因為他們是關中一堆已經打殘了的勢力之中比較強的,再加上從苻洪到苻健,兩代雄主牢牢把握住了機會罷了。

秦國對上桓溫,並沒有多少還手之力。

之前在南陽、武關,連戰連敗,就已經足以給人提醒。

只可惜關中人看到的依舊還是關中的事,在他們看來,武關後還有商洛,商洛後還有藍田,秦國大軍雲集,如何還打不過一個勞師遠征的桓溫?

殊不知歷史上,這些他們看去牢固的防線、強大軍隊,幾乎被桓溫打的抱頭鼠竄,最後只能依靠堅守長安、拖到晉朝內部開始有意識地限制桓溫,秦國才算是熬了過去。

因此不管韋氏現在有多強大,杜英都知道,轉眼他們最大的靠山就會自顧不暇,而這麼短的時間內,韋氏也不可能征服杜氏。

所以杜英至始至終擔憂的,還是桓溫到來之後,自己應該如何自處。

是以本地豪強的身份徹底融入桓溫軍中,和桓溫共進退,看看能不能拿下長安以竟全功,還是乾脆坐實了涼州兵馬的身份,作為盟友和桓溫一起作戰,就算桓溫離開,自己也已經在關中站穩腳跟。

不管怎麼說,杜英都知道,整個桓溫北伐的關鍵在於長安。桓溫不管前期打的如何囂張,後期不能快速拿下長安,後方糧草一吃緊,就只能鎩羽而歸。

歸根結底,桓溫是桓溫,東晉是東晉!

主持東晉的,是王謝世家,而不是桓溫。

桓溫和之前的陶侃等人一樣,在王謝世家眼中,終究只是一把對外的刀,因此他們不可能允許這把刀在外面晃悠太長時間,也不可能允許這把刀拿下關中這種能夠實現南北割據的地盤。

拖後腿是必然的。

歷史上的王猛就是因為看懂了這一點,所以寧肯拒絕了桓溫的邀請也要繼續等下去。

假如桓溫不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突破長安,那麼杜英也不想跟著桓溫混,因為那意味著自己肯定要被捲入王謝兩家和桓溫這種方鎮之間無休止的相互傾軋之中。

一個個都是大佬,自己到時候怎麼死的可能都不知道。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