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這種形式其實是自帶優勢的。
駱墨的舞臺,是上去唱一首大家完全陌生的歌曲。
所有人都是初聽。
陳洛不一樣,這首《爛漫》裡有足足20幾秒的內容,是能讓很多人跟著唱的,是會有熟悉感的。
很多綜藝節目為什麼都喜歡翻唱老歌?
一個是因為有優秀創作能力的人極少,歌壇也在倒退。
另一個原因就是那種熟悉感,那種共鳴,那種忍不住想要跟著唱的感覺!
如果現在不是春晚的舞臺,而是有著一萬個現場觀眾的直播總決賽,試想一下,陳洛的這首《爛漫》,有20秒的內容能引發大量的觀眾一起合唱!
那效果,絕對會更好!
而有些新歌,第一遍聽你可能只是覺得好聽,要多聽幾遍,才會覺得越聽越有滋味。
在這種自帶優勢的情況下,陳洛越發覺得自己不會輸。
舞臺通道在此時開啟,陳洛開始登臺。
他這首歌雖然叫《爛漫》,可主旨其實和一句話很相似:愛自己才是終生浪漫的開始。
歌名浮現,他一開嗓,很多收看直播的觀眾瞬間覺得無比驚喜!
“啊!原來是之前公佈過20秒小樣的那首歌!”
“哈哈,差點沒忍住就跟著唱了!”
“好聽!沒白瞎這麼久的期待!”
“終於發這首歌了!我以為是和我比命久系列!”
“我單方面宣佈,這首歌就是今年春晚最大的驚喜!”
在很多人看來:很好!這下子,壓力終於來到了駱墨這邊。
………
………
陳洛的《爛漫》一曲終了,收視率和網路平臺的各項資料,達到了目前所有歌曲類節目的峰值!
張為對此無比滿意。
很明顯,光是擂臺賽這一點,就足夠吸引到一大批吃瓜群眾了。
陳洛與駱墨:“大過年的,也沒什麼好送大家的,就給大家表演一波神仙打架吧!”
可等到陳洛唱完,各項資料就開始往下掉了。
很明顯,不少人就是抽空來看一眼,對於不感興趣的節目,大家是懶得浪費時間的。
後續的舞蹈節目還算過得去,可等到小品時,收視率和網路資料開始飛速下滑。
然而,小品演到了一半有餘,各項資料又開始緩慢增長起來!
“怎麼回事,這個小品怎麼中途突然收視率和直播資料就變高了?”張為有幾分納悶。
要知道,這小品可不是種子節目,張為自己對它都並不怎麼看好。
可詭異的是,隨著時間的流逝,收視率和直播資料居然還在不斷增高,而且增高的速度還在加快!
到了後面,甚至可以說是在飆升!
張為很快就反應過來了。
“這是在提早候著駱墨的舞臺啊!”
每個和駱墨合作過的導演,都對他讚不絕口,甚至後面還出現了一個特殊詞彙——【駱墨效應】。
張為現在倒是明白了,何為【駱墨效應】!
他在地方衛視也執導過大量的節日晚會,還從沒見過哪個明星有這麼恐怖的晚會號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