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在春晚的後臺,陳洛內心一緊,張為導演則內心一喜。
他是聽過彩排的,深知這首《千里之外》在現場演唱的話,難度有多大。
可駱墨是一個堅決不假唱的人,所以他也在擔憂舞臺效果。
然而很明顯,他用自己的唱功把場子給鎮住了。
收視率和直播資料,可以說是一路飆升!
而最讓陳洛感到心涼了一截的是,這首反差感極強的歌曲,居然還融入了……..諸多的變換!
“【美聲】結束後,居然秒接了一段饒舌!?”
春晚的舞臺上,本來就很少能聽到帶有饒舌元素的歌曲。
眾所周知,以春晚的風格,是不怎麼喜歡這類元素的。
敢這樣玩,本來就算是導演對你很偏愛,而你也是藝高人膽大。
偏偏最離譜的是,駱墨還是在【美聲】過後,立刻加入了一段饒舌,把說唱元素給融合了進去!
在此之前,可沒人覺得這倆玩意兒是搭的,是能放到一起的。
其實,陳洛並不知道,他現在的震撼,相對於看直播的其餘音樂人而言,算是小的了。
原因很簡單,他在後臺看不到字幕!
他聽到駱墨在說唱,可這一段內容本來就古韻濃厚,所以他聽得有點迷糊,並不知道歌詞具體寫了什麼。
但看直播的人不一樣,他們是能看到字幕的,能看到歌詞。
駱墨唱著的是:
“【聞淚聲入林尋梨花白,
只得一行青苔。】”
東方韻味,這不就來了嘛!
這種多元素的融合,如果讓別人來搞,或許會顯得不倫不類,十分突兀。
就好像現在混嘻哈圈的人,很多也開始很刻意的朝東方元素靠攏了。
但這首《千里之外》,不僅僅銜接的很自然,甚至可以說是畫龍點睛的一筆!
如果說,rnb的曲風,和美聲的唱法,反差已經足夠大了。那麼,再突然融入極小的一段說唱,會使得聽感衝擊更為強烈!
陳洛突然覺得,自己舞臺結束後,就該老老實實的離開現場的,何必要把駱墨的新歌聽完再走呢?
歌曲的a段已經結束了,接下來便是b段。
從舞臺效果上來看,a段負責的是鋪墊和反差感的營造,至於b段嘛……..那就是駱墨的個人炫技時間了!
一開口,居然不是用a段的流行唱法,而是直接用美聲!
這讓很多音樂人傻眼了。
“改模式了嗎?我還以為這首歌只有副歌高潮部分運用美聲!”
“好傢伙,這b段裡,從一開始就是一句美聲,一句流行唱法!”
“他是怎麼做到這樣自然切換的?”
如今的樂壇,有些人連用一種唱法唱歌,都會跑調,必須融入“電音”,來讓自己的音是在調上的。
可駱墨在幹什麼?
他居然能切換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