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大唐沒料到軍事行動這麼順利,去接收的官員還在路上,蘇定方就只能派軍隊先軍管。
這一軍管,蘇老爺子就發現問題了,這裡土地肥沃,人民溫順,都很好。可是人民溫順的同時,都非常地懶,沒人看著,根本就不幹活兒。
派去計程車兵用鞭子抽著,這些老百姓反而很習慣地幹活兒去了,也沒有表示不滿,沒有反抗的意思。
可這不行啊,蘇定方和薛仁貴加起來才十萬大軍,打仗是夠用了,要看著五千萬人幹活兒,這點兒人完全不夠啊。
這可是個大事,要是不迅速解決,沒準兒富饒的天竺會意外地鬧饑荒。而且這個鍋還是李治的,你把我們的統治者幹掉了,然後不派人統治我們,有了饑荒肯定是你的責任。
李治只能催促路上的接收大員們加快行程。
那幾千個官員比蘇定方手下計程車兵管理能力強得多,能運用原來的統治機器對付一段兒時間。但你一個縣裡就派一個唐人去治理,這還是挺玄乎啊。
李治都打算開恩科,題出得賊簡單,一次錄取他幾萬人,打包送到天竺去了。還是武昭儀給他出了個一石兩鳥的主意,這主意如今就著落在戶部尚書高履行的身上了。
高履行接受的任務是這樣的:鼓勵大唐的貴族和豪強去天竺置地。關中的一畝地,換天竺的十畝上等田,種地的天竺人給你配齊,換地的豪強自己負責派人去管理天竺的莊園。
一接到這個任務,高尚書就是一陣頭疼,聖人你這是把我放到火上烤啊。
一畝換十畝,還給配齊人手,聽起來挺好。可是關中的土地就那麼多,貴族們都是準備傳之子孫的,誰會去天竺換地?你這是明目張膽地想打壓貴族們在國內的勢力。
我要是幫你辦成了這件事,就成了貴族公敵,沒法兒在圈子裡混了。
可是聖人的旨意是不能違背的,高尚書思來想去,這強迫貴族們換地,我是說啥都不幹的,寧可辭職。不過我可以自己換兩千畝地,起個帶頭兒作用。
這你皇上就不能說我不幹活兒了。沒人響應,總不能強迫吧?
就在高履行肉疼地把從自己家分出兩千畝地報上去沒多久,哎?你還別說,跟風兒的來了。
徐茂公親自到戶部,把他手裡的四千畝永業田全換了,在天竺得到了四萬畝土地。還聲稱要派五百莊丁,帶著鞭子,去看著天竺人幹活兒。
徐茂公是個特例,這是個真正的聰明人,從來不跟聖人對著幹。他認為留給子孫關中的田產,讓聖人天天盯著發愁,是取禍之道,到天竺去賺錢反而沒事。
隨後尉遲敬德、秦懷道和程咬金也各自換了兩千畝,他們沒有徐茂公的眼光,只是響應李治的號召,為國效力而已。
這就不少了,交待得過去了,估計不會有更多的皇上死忠願意出力了。然而高尚書預料錯了,後續的發展令他意想不到。